【正見新聞網2009年11月21日】
第二屆新唐人電視台主辦“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於11月21日在曼哈頓卡魯麥特畫廊(HP Gallery at Calumet Photographic)揭曉並舉行了頒獎典禮。
評委主席戴兵說,自第一屆全球華人攝影大賽舉辦後,很多人都了解到了大賽的要求,參賽作品大都反映了真實的自然、人文、事件,表現善意、美好、光明和自然狀態,這次我們選在藝術之都紐約來辦展覽,就是想把華人的優秀攝影作品推到國際舞台。很多來觀展的西方攝影界人士慨嘆華人攝影家水準之高,深具東方藝術美之特色。為此我們感到很欣慰。
此次大賽評委從1200多選手的5000多幅參賽作品中選出80幅展出。戴兵說:“攝影界目前有一股追求抽像化與印象派的潮流,但我們在評審過程中是以傳統美學為第一考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回歸人類正統的文化。”
社會生活類金獎:《廚炊》/ 顧敏勝(台灣)。
崇尚美善 嚮往自然生活
從中國廣東省來美剛滿6個月的攝影師林章權從《大紀元時報》上獲得大賽信息參賽風光自然類並以《春晚漁歌》獲得銀獎。他表示,“參加大賽躋身於這麼多麼優秀選手之中,能獲獎也是意料之外。”
他喜歡錶現自然原始生活的場景,在2年裡多次到那個廣東魚村的同一地點觀察才拍攝到《春晚漁歌》。他說看到展覽的作品都是難得的佳作,比如拍攝黃山的作品《瑞雪雲瀑》獲風光自然類金獎真的是當之無愧,“這幅作品無論是對角線構圖、背景層次都是一流的,測光與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
風光自然類金獎:《瑞雪雲瀑》/ 黃裕培(台灣),
中西觀眾:紀實攝影 水平高超
經常到中國旅行收集中國文化歷史相關的藝術品與紀實攝影作品的美國攝影師沈(Peter Shay)在偶然的機會得知攝影展,當聽說參賽作品不允許人工後期添刪合成等,他驚異於這些作品的時空把握,“能拍攝得這樣完美非常不容易。我最欣賞的是自然的紀實攝影。
著名時事評論家陳破空得知朋友董昕的作品獲獎也趕來祝賀。他說:“這是第一次看攝影大賽,大開眼界,這些作品的藝術水平遠遠超出自己的預料,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陳破空表示,他的主題是反映了人權聖火的主題。既有藝術意義又有人權的意義,兩者加起來,就非常有價值。他說:“人權作為一個主題,永遠不是過時。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民主制度,但還是有少數國家沒有人權保障,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人權聖火與人權的象徵涵義重大,它不會因為奧運的結束而結束,它會作為一個永恆的概念而繼續下去。”
圖:新聞紀實類金獎作品:《吃午餐的農民工》/ 陳韶華(中國)
華人參賽者:感謝大賽提供藝術平台
陳國志以“伊甸園”獲得風光自然類銅獎。他說:“我是以傳統的方式來拍的,顏色都是自然的,不是用軟體調出來的。那裡是華盛頓州,整個山谷都是花,好像天上的神仙世界,所以取名為“伊甸園”。
陳國志說,希望自己繼續加油,來年更上一層樓。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參賽,鼓勵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參與,與大家一起分享好作品。
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華裔業餘攝影師張英群今年參賽但沒有入圍,他說攝影展使他大開眼界,“題材廣泛,參賽者來自大陸、港台、東南亞、澳洲、歐美等許多地方,感謝大賽能為華人攝影愛好者提供這樣的平台聚在一起交流,這是一種純粹藝術的追求與享受。”
他指著自己喜歡的一副表現母鳥餵食的攝影作品《吃慢點,孩子》說,“作品傳播的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美麗健康的信息,這樣的大賽應該多一些。”
“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獲獎名單
新聞紀實(A)類金獎:《吃午餐的農民工》/ 陳韶華(中國)。銀獎:《聖火天使》/ 董昕(加拿大),《燭光》/ Edward Dai(美國)。銅獎:《1979年10月1日北京民間遊行3》/ 王瑞(美國),《救難英雄》/ 張天雄(台灣),《風餐露宿申冤路》/ 梁松(加拿大)。
社會生活(B)類金獎:《廚炊》/ 顧敏勝(台灣)。銀獎:《曬大佛》/ 葉嘉榮(香港),《阿哈爾》/ A.K. Moe(緬甸)。銅獎:《歡樂年華》/ 焦大偉(台灣),《農家樂》/ 徐美菊(台灣),《路》/ Edward Dai(美國)。
風光自然(C)類金獎:《瑞雪雲瀑》/ 黃裕培(台灣),銀獎:《春晚漁歌》/ 林章權(美國),《哈尼族生態村》/ 王滿榮(香港)。銅獎:《絲綢之路》/ 柳明格(中國),《遷徙》/ 徐占成(台灣),《伊甸園》/ 陳國志(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