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心臟和腸道也有腦細胞

【正見新聞網2016年11月20日】

“愛心”、“心思”、“心意”這些詞,相信大家也是很常使用,但是大家一般都會有一個疑惑,人的心怎可能有思考能力呢?人的思考器官不是在腦部嗎?其實近年的生物學,已經出現了一個顛倒性的新發現,就是人類的心臟,同樣存有腦細胞!

第三大腦:心臟在人們以往的認知裡,“心臟”只單單負責調節壓力,使血液流通全身。

最新的發現是,原來心臟的功能遠超科學家的認知,我們的心思和想法,並非存於腦袋裡,而是存於我們心裡。

事實上,過去的科學已經發現,腦細胞除了存在於我們的大腦內,亦存在於腸道,原來,我們的腸道,是可以於大腦沒有訊號的情況下,自行運作。

借著腸道內大約一億個腦細胞,腸道可以同大腦進行訊號交換,監控胃部活動及消化過程,觀察食物特點、調節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分泌。且擁有屬於自己的負責免疫、保衛的細胞。因此,腸道亦稱為“復腦”,即人體第二個腦袋。而最新的科學更發現,原來我們的腦細胞不單存於腦袋與及腸道裡,更存於我們的心臟裡。

圖中,就是心臟裡,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節”。

這一張,就是“神經節”的立體橫切面圖;

這一張,就是“神經節”分出來的“神經元”;

這40,000個存於心臟的神經元,就是負責感覺、情感、學習、記憶及喜好,即一個人覺得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因此,並非大腦指揮心臟,而是心臟不斷與大腦溝通,甚至指揮著大腦,讓大腦知道這人內心的喜好。

心臟移植令性情劇變案例牛津大學教授David Paterson亦指出,心臟與大腦有著近似的神經元及緊密連繫,兩者一起製造我們的情緒。

事實上,自從南非醫生Christiaan Neethling Barnard,於1967年進行歷史上首次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後。

很多人都發現,當病人接受心臟移植後,他們的想法與行為都有著劇烈轉變,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甚至驅使他們尋找捐贈者的家庭,希望找出原因。例如∶一個從不飲酒、不喜歡足球的女士,因為移植了一位男士的心臟後,變得喜歡飲酒及喜歡看足球比賽。一個從不運動的人,移植了一個特技員的心臟後,竟變成了一名運動員。一名澳地利男士移植心臟後,突然喜歡吃漢堡包。這些例子就更加證明,原來心臟不單負責傳送血液,人們的思想、記憶、喜好和感受,其實亦存於心臟的神經元,當心臟被移植,這些神經元更會一併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影響這人的想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