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筆談(三):風欲起而石燕飛

劉如


【正見網2018年12月03日】

【原文】

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號。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  

【注釋】

(1)石燕:象燕子的石頭。
(2)商羊:鳥的名字。
(1)旋風:盤旋而上的狂風。見《莊子》
(2)青女:主管霜雪之神。見《淮南子》
(3)素娥:即嫦娥。見《文選.月賦》
(4)至捷:最敏捷而迅速。捷,迅速。
(5)律令:人名,周穆王時之人,善於行走,健步如飛,死後成為雷部小鬼。見《搜神記》

【譯文參考】

風將要揚起的時候,石燕就成群的飛起來;天將要下雨的時候,商羊(一足鳥)就會出來飛舞。 盤旋迴轉的狂風,就像彎曲的羊角,叫做羊角風。閃電劃破長空,如同雷神揮動著鞭子,叫做雷鞭。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靈,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別名。雷部中行動最敏捷且能迅走如飛的鬼叫做律令,專管雷雨推車的女孩名叫阿香。

【讀書筆談】

這一課,頭兩句,傳授孩子如何看天氣,也就是今天講的氣象知識。古人講天地人三才,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因此觀天地之象,便可預知很多事情,這裡就是一例,孩子們從小學習這些知識,就會懂得,看周圍事物的變化,判斷天氣。不僅如此,石燕與商羊的典故傳說也記住了,將來看到古書詩文裡出現這些詞語,就不用查古語等辭典就能明白其意了。

當然,課文後邊的句子,也一樣,懂得了古人會將旋風稱為羊角,將閃電叫做雷鞭,青女原來指的是神,嫦娥還有素娥的說法,古書中提到律令或者阿香,就能明白其來歷了,所以,孩子讀這些書,會懂得很多知識,將來才能看懂浩瀚如海的經典古籍,因此,讀了《幼學》就能看懂古書。沒有這個基礎,將來即使熟讀四書五經,背熟各種詩文,依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不透徹。因為古詞本意和來源並不懂,就會不停查字典,一知半解,也不能靈活運用。

讀到第三課,相信有人已經注意到,文體以一組一組的對仗句構成,先不說裡頭的內容是表達何意,光是讀出聲來,就有行雲流水般的藝術美感,既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又長短相間,不落刻板。文學藝術的修養從小就會因背誦美文而自然得到薰陶。我們今天讀來,也會是一種享受,難怪古代中國人出口成章,言語優雅,知識廣博,文化的積奠實在太深了,紅樓夢裡描述的日常貴族公子與小姐們的詩文遊戲,原來都是真的,過去的人耳濡目染,連身邊的丫鬟,都不會俗氣。沒有受過古人的教育,今天的我們言語粗俗,大學畢業,恐怕連過去的幼童都不如。令人深感痛心。

這就是古代流行於魏晉南北朝的駢文文體,與散文相對而言。又稱駢儷文。其主要特點是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講究平仄、韻律;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所以讀起來文學藝術性很強,多數優雅綺麗。但由於駢文容易過度注重形式技巧,故內容的表達會有局限,而運用得當,就能富有詩情畫意,呈現獨特的藝術美感。唐以後,駢文出現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直至清末,駢文仍十分流行。

其實每種文體,都有其獨自的用處和擅長的地方,用得好,就能起到最妙的作用,把其用在日常優雅的娛樂,用在啟蒙傳統文化上,就非常妙。比如,啟蒙教材,針對兒童學習易於背誦,且終身難忘的特點,寫成富有音律,對仗工整,講究用典故的駢文,不僅易於背誦,從小接觸到優美的文辭,還能大量接觸古代的典故、用語,知識量能得到飛快而高效的提升。

今天讀來,都是一種完美的藝術享受,令人慾罷不能,孩子們更是會終身不忘,不愧為名文經典。用這樣的教材教孩子,何愁不能培養出富有涵養和優雅氣質的孩子。

【說故事時間】

石燕的傳說

傳說在湖南省的零陵山上,有許多大大小小形狀象燕子的石頭,每當起風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群的飛起來,風停雨止又會變回石頭。(出自《水經注.湘水》)

商羊的故事

一日,齊國飛來一隻獨腳鳥,飛到朝堂前展翅而跳。齊侯感到奇怪,便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孔子說:「這鳥叫商羊,是代表『水祥』的。以前曾經有兒童單腳著地,(模仿鳥的樣子)一邊跳一邊聳動兩肩,還唱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現在這鳥出現在齊國,應當告訴百姓修堤造渠,以防水災。」後來果然天降大雨,鄰國都發大水,唯獨齊國有準備而避過了災禍。(出自《孔子家語》)

(註:據正見網教材《幼學瓊林》改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