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與智慧(三十一)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1月24日】

 一、好人從中做好事

王璋,河南人,永樂年間做右都御史,當時有人告狀,說:「周王府將有圖謀不軌的行動。」皇上想要在他們還沒鬧事時,起兵討伐。便問王璋的意見。王璋說;「事情沒有什麼跡象,就去討伐,沒有正當的名義呀!」皇上說:「兵貴神速啊,等到他們反叛出了城,就不好辦了。」

王璋說:「我的愚見,不可隨便出兵。請皇上派我去做工作。」皇上問:「你帶多少人去?」

王璋說:「只帶三、四個人隨行,完全夠了。不過須要奉旨而行,派我去巡撫他們那個地方。這樣才恰當。」

於是,命令大學士起草諭旨,第二天,王樟就出發了。在黎明的時候,直接到達周王府。周王非常吃驚,不知道他們來做什麼?請到另外的居室接見,問他們來王府的原因?王璋說:「有人報告說:你周王要叛亂。臣我不相信,因此來到這裡看看。」

周王驚恐地跪下了。王璋說:「朝廷已經下令出兵,大帥領兵十萬,即將到達。我認為說您謀反之事,沒有任何跡象。所以,我先來告知您一聲。您看,這事怎麼辦好?」周王全家圍在一起,哭泣不止。王璋說:「哭有什麼用處?我希望能找到解除皇上懷疑的原因。」

周王說:「我愚笨,不知怎麼做是好,請您教給我辦法吧!」王璋說:「能夠拿三個護衛人員,獻上去,交皇帝審問實情。就沒事了。」

周王聽了他的意見,於是,寫明:「願交親信護衛三人,請求審訊。」派驛站快馬,奏請皇上。皇上非常高興,王璋向周王府,出示聖諭後,說:「朝廷派出的軍隊,三日內即可撤退,轉移。周王府會平安無事的。」不幾天功夫,軍隊散去。周王敬謝皇上隆恩!避免了一場大亂子。

全仗王璋這個好人,從中做好事啊!

二、吳履和解群眾械鬥

某年,吳履做南康縣丞。鄉民王瓊輝,和鄉裡豪紳羅玉成,互相結仇,王瓊輝捆綁羅的家人,用竹板拷打,以羞辱羅玉成。羅玉成哥哥的兒子羅汝,實在氣憤不過,便糾集青年千餘人,包圍了王瓊輝的家,把自己的家人,搶了回來,並把王瓊輝,綁上在途中鞭打,快要死了,才放回去。王瓊輝的兄弟五人,到縣衙告狀,斷指出血,發誓要和羅玉成,同歸於盡。

吳履考慮:此事如果立案,就要連累一千多人。這種情形,多有不便。於是,召見王瓊輝,跟他說:「只是姓羅的包圍你們家了嗎?」回答說:「有一千多人。」又問:「一千多人,都侮辱你了嗎?」王瓊輝說:「是那幾個人侮辱我了。」

吳履縣丞說:「你只恨幾個人,而連累一千多人,這樣做好嗎?而且眾怒難犯,倘若他們不顧命,把你們全家殺盡,就是把他們全抓來伏法,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王瓊輝明白了,連連點頭,表示:聽從安排。

吳履於是抓了拿棍子打他的四個人,當著王瓊輝的面,各打數十杖,命令羅氏,向王瓊輝認罪賠理。事情於是解決了。
    
象吳履這樣的和事佬,真是應該做的,因為他保全的是大多數人!

三、鞠真卿妙法斷鬥毆

鞠真卿鎮守潤州時,凡遇民間有鬥毆者,除罰本罪的刑罰之外,另外還要加罰:讓先打人者出錢,送給後來還手的人。一般小民吝惜錢財,加上不願輸錢給自己的對手,所以,後日有紛爭的時候,便只是相對怒視,但沒有敢先下手的。
    
鞠真卿還貼出嚴禁打鬥的告示,說:「凡打官司有互相鬥毆的,一定寬恕被打者。加重處罰打人者!」從此以後,民間以打人為戒。這也是鞠公的聰明辦法。

四、鄭子產對人民負責到底

鄭國的良霄(人名)被誅以後,全國的人都很驚恐。有人夢見良霄的鬼魂,穿著鎧甲走路,並且說:「壬子年,我要把帶(人名)殺掉。明年壬寅年,我還要殺掉段駟。帶和公孫段(即段駟),果然按著夢中良霄說的日期,死了。國人更加恐懼,怕良霄的鬼魂,再施報復。

鄭子產把公孫泄和良霄的兒子各一人,都安排了工作,用這種辦法來撫慰死者。國人的驚恐,才罷休。

太叔問鄭子產:為甚麼要這樣做?鄭子產說:「鬼魂有了一定的歸宿,就不會為害了。我現在給它找了一個歸宿,使鬼魂不再操心其後代了。」太叔又問:「那麼立公孫池,又是為甚麼呢?」鄭子產說:「我這是向百姓們表示:我會對死人的家屬負責。」
    
鄭子產的更妙的是立公孫池這一著。他不僅能對活人負責,而且還對死者的家屬負責!

五、貪毛無羊,貪利無民!

《元史•董文用傳》記載: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中書右丞盧世榮,因能聚財,得到權要人物的寵幸,而為貴官。他私下交結貪婪刻剝之黨,以聚斂搜括為能事。他提出建議說:「我有新的治財辦法,可以成倍的增加稅收,而不讓民眾反抗。」元世祖下令朝臣會議,討論盧世榮的計劃,人們沒有敢說話的。
 
只有禮部尚書董文用,大膽正直的說:「牧羊人,每年只剪兩次羊毛。如果牧人改變方法,每天剪其毛,而獻給羊主人,則主人會因得到的羊毛多了,而高興。可是,羊卻因無以避寒,而死亡殆盡。羊沒有了,還能有羊毛嗎?百姓財產也是有限的,取之以時,還擔心農人會受到傷害。現在,如果再行苛刻的剝奪和壓迫,還能有百姓嗎?」

盧世榮無言以對。

六、張文懿議改天慶觀    

宋朝初年,曾下令各路州縣、軍府,都要修建「天慶觀」,別號又叫「聖祖殿」。

張文懿當時做廣東路的都曹,上奏請示朝廷說:「我所在的地方,百姓很窮困!請允許我們用「上律院」改建、充當做「天慶觀」。皇上下詔書允許了,同時照會各路州的監司守臣,讓他們親自選擇可以作天慶寺院的建築,把匾額改為天慶觀即可,不得因此而生事端。

這麼一改換,實在大大造福於民,更大大造福於國家(改名、不建廟,給國家節省下許多財力物力)。

七、張永簡約接待皇帝靈柩

張永,被任命為蕪湖縣令,蕪湖地當交通要衝,各種使臣賓客的飲宴,每天都供應不過來,人民因此貧困而疲憊。章皇帝的靈柩,回南方合葬,所經過的城市鄉鎮,搭設綾羅綢緞帳篷作宮殿,供祭的器皿都是鍛造黃金做成的;宦官們索要大量的賄賂和饋贈,一不滿意,就羞辱地方官員,官員們不敢把任何人怎麼樣。

張永在江邊的佛寺,用白土粉刷了房舍,表替帳殿,服飾供應的器皿,用金箔紙,代替冶鍛的黃金,節省而不用算計,同時調度有方,最後沒有誰在縣境內說三道四。

他是冒了殺頭的大風險,才節約下百姓的許多血汗錢!
        
八、枉殺無辜不利國,嚴實救民多多!

當初,彰德地方既已被攻下,又攻破水柵,主帥帶孫(人名)對彰德地方的守軍,反覆無常的行為很是生氣,驅趕老幼數萬人,要進行屠殺。

嚴實(人名)勸阻說:「這都是國家的子民,我們的兵力不能保護他們,他們為守軍所脅從,哪裡有什麼罪呀!」帶孫聽從了。

繼而攻破濮州,帶孫又要殺他們。嚴實進言:「百姓沒有和我們為敵,怎麼能與執兵刃反抗者,一同殺戮,不如留下他們,為軍隊供應糧草。」濮州人又有數萬,免於災難。

其後在曹州、楚丘、定陶、上黨都一樣。

當時,蒙古兵由武關,出攻襄陽、鄧州。嚴實駐紮徐州、邳縣之間,以為河南攻破,蒙古兵屠戮必定多,就派人載金錢布帛等物,前往贖取,並且約束所屬諸將,諸將沒有敢妄自殺掠百姓的。

河南靈璧一縣,軍將們想誅殺的,有五萬人。嚴實全部給救了下來。

適逢大饑荒,人民往北遷徙者,多餓死。法律又規定,藏匿逃亡者,地方保甲村社,都連坐。逃亡者無所依託,死亡殭屍蔽野。嚴實命令作粥糊,盛置於道旁。經他救活的人,又有很多。

嚴實的部下,有逃歸山東益都的數十人,益都攻破,全部捕獲,逃者以為必定被殺。嚴實卻置而不加問罪。有個叫王義深的人,是王義斌的偏將,聽說王義斌戰敗,即將奔赴河南,嚴實家族在東平府的,都為王義深所害。河南攻破,嚴實捕獲王義深的妻子與孩子,厚加周濟撫恤,把她們送還鄉裡,最終不以舊怨為嫌。

嚴實的寬厚長者之風,就是這樣的。百姓們談論起來,都是感激涕零…

枉殺無辜不利國,嚴實救民多多!嚴實德高望重,滿門安吉祥瑞。
   
(均據清代《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