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道(3)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6日】

接上文

2.對於大道與生命的認識

《周易·繫辭上》中有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的道,就是指無形無相的宇宙規律;所謂的器,就是指形形色色的萬物眾生。下面我們就通過對以下漢字的分析來了解一下傳統文化對於「道」和「器」的認識。

(1)「道」字的本義為道路,在太極原理中道就是宇宙法則、宇宙規律,是造就宇宙時空和萬物眾生的根本。一切存在都是道的體現,一切眾生的思想觀念也都是道在不同層次和境界的體現,所謂「頭頭是道」就是這樣的含義。再從「道」字的結構上來說,「首」字加一個走之「辶」為「道」,首的本義是頭,引申為王,地上眾生本是天上王,之字代表回歸,歸真(歸位)之路(路線、法則)稱之為「道」。如果再拆開講,「首」字的上方兩點代表兩隻眼睛,中間的「一」代表一心一意,下面的「自」代表要靠自己,底下的「辶」表示行進不止。也就是說,只要認清方向,一心一意的靠自己勤而行之,最終必能得道。

(2) 「師」字的正體寫法是「師」,古人認為「師」字從垖( duī),指小土山;從帀( zā),有包圍之意;四下裡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指老師、先生、教人者,也指眾人、軍隊等,還有效法、學習之意。如果站在大道的角度上來看,「師」字應該從一、從帥。一就是道;帥就是率,有統領、率領之意。所以其字的正解是:以道帥人者為師。也就是說,為師者首先就是傳道者,明道、悟道、得道者方能為師,作為學生、弟子,尊其師必須重其道,重其道才是真正的尊其師。

(3) 「神」字的結構是「示」字加「申」字,示就是天象變化,也有展示、表現的意思,申字則是引導、引發、引出,也可理解為演化和創造。對人來說最大的展示和表現就是天地萬物、日月星辰,所以古人認為引出萬物者為神,創造萬物者為神。同時因為人在迷中,神不能夠直接以其本來面目顯示給人,但是天地萬物的存在和勃勃生機這本身就是神力的體現。人對天地萬物應該常存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這也是敬神的體現。

(4) 「佛」字的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弗」,佛教中稱修行覺悟者為佛。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弗人」為佛,弗者,非也、不也。也就是說,佛是人心全無、人像全無的,只要還有人身,境界再高,稱呼為佛也是不合適的。打個比方:如果動物也能修行,如果某個動物也修行到了人的境界,但是只要它還是動物的形像,就不可以說它是人,是同樣的道理。

(5) 「僧」字的本義是指在佛教中修行的出家人,其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上「曾」字,曾的意思就是嘗,也就是曾經,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曾經為人」者為「僧」。在高級生命看來,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出家人,他一旦從常人中走出來成為專業的修行者,他就不是平常人了,他就是半個神了,所以對他的要求也就高了,同時他的僧人身份也在時時提醒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一般人了,應該高標準要求自己了。

(6)「鬼」字由甶[fú]、人、厶三個字組成,其中的「甶」字被稱為鬼頭,「厶」字通「私」字。「鬼」字從人、從厶。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人之所歸為鬼。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人的外表如果符合了鬼的形像(甶),同時內心符合了鬼的心態(厶)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將來就會歸於鬼道。有時看到今天許多年輕人的髮型向上豎立(甶),內心自私任性(厶),就真的為他們的未來擔憂。

(7)「玩」字的結構是「玉」字加「元」字,其本意是遊戲、觀賞等,也有戲弄、輕視之意。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玉」字是指玩弄的對像,「元」是指先天、元始的生存狀態。因為在高境界中的生命沒有苦和難,一切生活狀態都是非常幸福和大自在的,眾生本是天上王,所以說好玩是人的本性、天性。但是又因為人在五行之中,與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是相同的狀態,此時想玩,也沒有真正的樂趣,而且情慾滿身,只要好玩,便是縱慾,得不償失。所以說唯有珍惜光陰,修道歸真,最終達到王的狀態,才能得到永恆的幸福和大自在,那時候才能夠真正的玩。又玩與「完」同音,對人來說,一味貪玩,必定完蛋。

(8) 「性」字的結構是一個豎心「忄」加「生」字,從心、從生。心就是精神,生就是生命。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性就是指與生俱來的精神特徵,所以人的秉性難移。對人來說,秉性各不相同,所以也叫個性。那麼人的秉性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中庸》有句話說:天命之謂性。天就是佛法,就是大道,也就是說,佛法(大道)所賦予我們最初的、最元始的生命特徵就叫做性,也叫本性,也叫真性,也叫天性。而人的男女之性別只是後天的、人在世間輪迴中的肉身特徵,是根據人的願望和因緣來決定的,和人的本性不是一回事。因為一切生命的本性都是佛法(大道)所賦予的,所以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法(大道)的體現,眾生都有佛性,都有道心,所以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變壞是因為被私心迷失了本性,那麼不斷去掉私心的過程就是不斷找回自我本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人悟道得道的過程。

(9)「元」字的本義是頭、始、首、大、原等等,有原始的、先天的含義,也指元首、頭領等。這個字的結構是從一、從兀。一就是道,高而平者為兀。對於一切眾生來說,他最本質的生命、最高的自己就是元神,而元神是離道最近的,因為人的元神就是無極(道)的意志的體現,所以眾生平等,無小無大,無善無惡。對人來說,產生他元神的那個境界才是他的最高境界,回歸於這個境界就是返本歸真。

(10) 「光」字在古代的寫法是「灮」,由「火」字加「兒」字組成,兒就是人。人上之火為光。正常人的身體周圍都有輝光存在,俗語說「好人頭上三尺火」,這個「三尺」就是正常人的生命場的範圍。在高級生命看來,三界的範圍就是三尺之地,所以說三尺頭上有神靈。而人的本事再大其能力所及也不過三尺,所以孫悟空是永遠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的。在大道中修煉的人他的境界越高輝光越強烈,越是光茫萬丈,所以人們說沾光、沾光的,就是沾了修行人的光,在他附近的人以及和他有緣的人都會受益。當人的輝光暗淡的時候,往往就是他晦氣倒楣的時候。當人精神振作、一身正氣的時候,就是他光彩照人、躊躇滿志的時候,也是他一帆風順、心想事成的時候。

(11)「厶」字在古代漢語中的讀音與含義同今天的「私」字完全一樣,我們看到「厶」字的外形是一個三角形,大多數動物的臉型,尤其是狐、黃、白、柳、灰之類的臉型也都是三角形。今天的許多年輕人喜歡整形,把自己的臉型整成所謂的錐子臉,也就是倒過來的三角形,然而這並不是有福份的相貌,而是削減了自己福份的相貌,我們經常看到西方的影視作品中老巫婆的形像就是典型的錐子臉。而在相學中眼睛是三角形的人也多數為陰險毒辣、邪惡自私。我們還看到美國的航天衛星在1999年拍攝的覆蓋了大半個地球的由雲彩構成的魔鬼形像,它的眼睛就是典型的三角形。

(12)「大」字的結構是「一」字加「人」字,在古代漢語中「一」代表道,比如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在《淮南子·詮言》中解釋為:一也者,萬物之本也。《老子》中有: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得一而萬事備。所以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得道之人方為「大」。因為常人都有私心,私與絲毫的「絲」同音,私心讓人變小,私心太重者就是「小人」,而悟道修道者去除私心方能得道,才能由「小人」成為「大人」,所以說,得道之人方為「大」。

(13)「法」字的含義非常洪大,在人類社會中,法首先就是指法律、制度、法規。還有一層意思是標準、規範、供人仿效和學習的道理等。在高境界中看,法就是造就天地宇宙和萬物眾生的根源,是天地宇宙運行的規律,同時又是對宇宙眾生共同的要求,佛家稱之為佛法,道家稱之為大道。我們再從「法」字的結構上來說,三點水「氵」加「去」為法,如水流去為法,水能夠帶來生機和滋潤萬物,同時又能夠滌盪污垢,使經過的一切煥然一新,而且公平、公正。《道德經》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宇宙的法就是造就眾生、利益眾生、洗淨眾生、救度眾生的。「法」與「罰」同音,古人認為,法就是刑罰,是用來禁止強暴的,懲罰罪惡的標準就是法。法還與伐同音,不合法就要被討伐。法還與發同音,只要符合大法就一定會興旺發達。

(14)「主」字的含義是君、上、宗、宰等,掌管最高權力和所有財富者為主。其結構是由一個「丶」字和「王」字組成, 「丶」字的含義就是制定法度、分別萬物、明確是非標準、拿定主意等。王就是指統治一國、一世界的元首。所以從「主」字的結構上來說,「丶」在「王」上為「主」,分封眾王者為主,統領和掌管眾王者為主,萬王之王為主。主的規矩就是法度,主的意圖就是天意,眾王的一切福分與榮耀都是主所賦予的,主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對人來說,拿不定主意就是因為心中沒有法度,心存法度才能順從天意,才能得到上天的護佑與賜福。

(15)「廟」字的正體寫法是「廟」,古代漢語中也與「貌」字相通。因為在宗教形成之前,廟中的造像大多都是先人的形像,以便使後人記得先人的容貌並瞻仰、祭祀,所以在《說文解字》中將「廟」字解釋為:尊先祖貌也。儒釋道三教之廟中絕大多數都是聖賢覺者的造像,也是為了讓修行者和世人虔誠敬信聖賢覺者的教導,明白生命的意義。又「廟」字和「妙」字同音,所以世人在廟中可以明妙理、悟妙道。其正體字由「廣」字和「朝」字組成,其中的「廣」字象徵殿堂,「朝」字則是朝拜、朝聖之意。但是當今的寺廟正在漸漸失去這樣的功能,是因為那些出家人、護廟者已經淪為一種職業了,在利用神佛菩薩和聖賢覺者發財創收掙工資,這樣的人在神佛看來都是有罪的,其下場也註定是不妙的。

由以上的漢字我們看到,在神傳文化中,道、神、主、法等字的內涵博大精深,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原來所有的宗教所論及的範圍。而以上所談及的其他漢字,其中的含義也極大的豐富了我們對於不同境界生命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只有真正的修道者在不同的真修層次中才能逐漸體會到。只要用心參悟,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認識,這也是漢字的內涵圓滿無漏的表現之一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