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0年11月30日】
與小同修一向聚少離多,沒能夠時時看顧他的成長。這次回家發現他除了本來的淘氣頑皮之外,增加了不少壞脾氣。面對家人莫衷一是的說辭,我沒有表態,想要親眼看一看原因。和他相處一陣子後,心裡感觸頗多,卻猶猶豫豫的沒動筆。直到有天在想這事時,一個小小金輪光耀爍爍在眼前一閃即沒,這才決心寫出來與同修們交流分享。
一、孩子如鏡
孩子不聽話時或者屢次重複去犯同樣的錯誤時,沒有耐心的用呵斥恐嚇、物質利誘,甚至用責罵拍打去糾正他,僅僅讓他因為「不敢」「渴望」和「害怕」而暫時變得乖巧,能真正起到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可是有人就會因為自身的原因明知故犯,只去看孩子的「屢次」,而看不到自己的「屢次」。
「弟子:弟子從小隨父母得法,現在已是青年弟子,想知道小弟子與老同修有什麼區別。
師父:作為生命,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責任,都是一個個體生命,都代表著自己的生命群。年齡小的呢,是隨著父母的,父母的修煉好壞都影響著孩子,特別是孩子也是依賴家裡的那種。飛天學校的學生,甚至於神韻學生見習演員,表現的好壞都能看出家長的狀態。獨立性、獨立很強的,自己有見解的,那個還不一樣,那就基本上自己能夠做主了。」(《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為甚麼不在使用這些帶著魔性的方式之前冷靜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好了?心裡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了?看孩子自私,是不是自己有私?看孩子頑劣不改,是不是自己有過不改呢?看孩子這不行、那不對、這差勁、那不好,是不是「不行」「不對」「差勁」「不好」的恰恰正是自己呢?全部家庭成員都能夠各自歸正好自己,孩子才能夠變好。
二、身言相傳
自己在孩子面前一向注意言行,但就算這樣也是偶有失儀的時候。如果對言行並不重視,那又將是另一種後果。要麼毫不顧忌當面大談常人中的名利錢權和各種常人聽聞,以此亂孩子清聽;要麼發怒嘶喊不顧神態,以此污孩子眼目;要麼過度講究吃穿和執著瑣事雜務,以此養孩子口欲雜欲。或常問孩子和家裡的誰最好,爭鋒攀比,或灌輸家裡誰對他付出最多,懷私挾報。以這些夾雜黨文化的狹隘的方式怎麼能夠教育好孩子呢?
「長期不學法,長期帶著黨文化的那種思想狀態、思想行為,那個行為對國外人來講,你們意識不到,對他們來講簡直是非常厭惡。我就說這些事情,你們意識不到。」(《大法洪傳二十五周年紐約法會講法》)
試問一個人告訴孩子發脾氣是錯的,但是自己卻亂發脾氣、蠅營狗苟;告訴孩子要胸懷坦蕩,但是自己卻扭曲偏執、說話繞彎,那麼孩子面對這樣言行不一的實際表現要怎麼學呢?
那些對孩子負面影響多的人,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經常貶低別人不如自己的人;而對孩子正面影響多的人,往往是那些謙遜平和的、默默做事不張揚的人。
三、影響與束縛
小同修愛講自己編的故事,我發現他講的小故事裡常常充斥著負面描繪,後來漸漸明白了,一方面是因為接受了別人送的一些形像不好的玩具,在他玩的過程中被玩具影響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家人有時為了要他注意安全,多次說過社會上發生的暴力悽慘的事件案件。
有的家人經常對孩子講「生活沒錢不行」等類似的話,這讓小同修對錢財物件變得看重,曾告訴我:你可以不回家,錢要拿回來給我買東西。
由於家人過度偏執於環境的整潔乾淨,我曾先是告訴小同修要考慮他人的辛苦付出,保持好家中各處的整潔。但過了段時間發現自己也被這種環境帶著潛移默化的鑽到了這裡面,處處畏首畏尾,生怕不小心弄髒了什麼。
於是調整心態,重新告訴小同修:凡事要有限度,為他人考慮的同時,也不要看見一點水漬、幾根頭髮、一點渣滓就受不了,更不能找藉口養成這種習慣。如果這一點兒細小東西心裡也容不下,那又能容下什麼呢?
孩子本身是天真頑皮、活潑好動的,因為各種各樣心性的問題,往往家人容易用自己以為正確的觀念去要求孩子符合自己的觀念,而不是去符合法理。
告訴他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幹,必須這麼做,必須那麼干,無形中給他造成一副枷鎖,影響著他的成長。
「發火」「打壓」「威逼」「引誘」「禁錮」這些人的方式,妄圖去塑造一個理想中的孩子,而不是以法理去耐心的疏導啟發孩子,更不以法理歸正自己的言行,這行為本身就應該讓同修警醒了。
四、相輔相成
小同修很小的時候幾乎將整本《洪吟》背誦下來,來到修煉人的家庭,他也註定要成為大法小弟子。
我在提醒著自己別在自以為的實修中徘徊、要和小同修做對照的同時,也很感謝小同修給了我一個相互參照、相互成就的機會,在他的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因為有時小同修會提醒我「這不是真的你!」(疲憊睏倦時)「發脾氣不是修煉。」(說話語氣不友善時)「你怎麼還說呢?」(爭辯人理時)
完成初稿的時候,小同修剛剛午睡醒來,他揉著惺忪的眼睛對我說:「我聞到了香味,不知道哪兒來的一股香味。」我想也許是他在鼓勵我吧。
希望自己能偕同家人一起盡力帶好小同修,少留遺憾,和同修們同勉吧。
個人認識有限、層次有限,有不符合法理的地方,敬請同修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