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國醫張錫純:敢用一味山藥 起死回生(4)

劉如


【正見網2021年10月23日】

上文我們講了《本經》對山藥的第一句論述。那麼接著來看第二句往後的部分:「主傷中,補虛羸(羸:音léi,瘦弱之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主傷中」指的是山藥主治脾胃因病受傷了的機能,脾胃在人體五臟六腑的位置,居於中間,在心肺之下,肝腎之上,五行屬土,中醫因此將脾胃叫做中樞或者中州,中州受傷,中樞氣機出問題了,山藥就能治療。

「補虛羸」,虛和羸要分開解讀,含義很深,指因虛而羸,中醫認為人體基本由氣和血這對陰陽(氣為陽,推動血液,血為陰)化生而成,僅僅一個虛字出現時,多指氣血兩者不足,不足為虛。兩者都不足了,身體五臟六腑整套機能就出問題了,氣屬陽性負責帶動整體氣機的運動,如果氣虛則無力,血虛則枯瘦,自然成了羸弱的體質。補足氣血,身體自然恢復。那麼氣血從哪裡來呢?當然主要就是脾胃。脾為氣血化生之源,負責將胃的食物化生成氣血需要的精微物質,是氣血之源。而山藥能調和好脾胃,恢復脾胃的機能,脾胃正常運作,那麼一身的氣血生成就有了保障,自然就補足虧虛掉的氣血。所以山藥能「補虛羸」。

「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 這句進一步講出山藥更可貴的效能,山藥能兼顧對付兩種病邪,中醫把外感的病因按陰陽屬性分成兩大類,熱邪就是陽邪,寒邪就是陰邪。一般藥物,性寒可攻熱邪,性熱可攻寒邪。大多不能兩者兼顧。遇到久病極度虛弱的病患,無論用哪種藥,都有身體難以承受藥力的擔憂,更可怕的是,如果判斷熱寒病邪不准,更是雪上加霜,可謂難倒了大夫。而山藥不寒不熱,屬性平和,還能同時去除寒熱兩種病邪,同時補氣血兩虧,強健脾胃,簡直就是完美無缺。就像打仗一樣,指揮人判斷不了敵人從海上來還是從陸上來,於是準備了海陸戰都擅長的兵種,後勤力量還不斷供給,讓人非常安心地戰勝病魔。可謂兼顧了三者的優勢。

這還不算,由於山藥能補脾臟本身,脾的陽氣足了,脾主肌肉,就能長出潤澤有力的肌肉。強陰,是指肝臟的供血量和腎臟的精氣就會得到補足。所以才有了最後一句「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耳目聰明就是耳聰目明,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所以等於告訴人們,常服山藥,就能健脾和胃,氣血充足,於是肝臟得到濡養,而腎精得以充盈,自然耳目聰明,身輕氣健,充滿活力。不飢,也是它的神妙功能,《本經》描述的藥效,惜字如金,每個字都內涵很深,不飢,說明山藥本身平時還是食物,能替代穀物,養分十足,鮮山藥常服食就能解決溫飽,不會感到飢餓,養身功效非穀物可比,在病人無法進食獲得養分的時候,那就更是救命之寶。常吃當然得以長壽延年。大家看看是不是完美的妙藥。一味藥就調理了脾胃肝腎,還能溫柔平和地兼顧攻打寒熱兩邪,並解決食物問題。

張錫純後來常以山藥入方劑,替代大米健脾胃的作用,認為比穀物作用更好,估計就是源自對山藥功效的深入了解。同時讀懂了「不飢」二字的含義,古文,往往是惜墨如金,高度概括的,信息是很多的,需要耐心仔細地琢磨思考,先祖為何以這個文字說明它的藥效,方能全面理解背後的內涵並發揮藥物的各種作用。所以,張錫純是讀透了《本經》獲得的智慧,發現了山藥的奇妙之處。

僅僅這些,還不足以說明山藥的神奇,張錫純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發現了山藥更多的妙用。認為山藥能入肺、固腸,治久病咳喘和腹瀉。將山藥贊為「無上」之品。我們下次一起來看看他運用山藥治病的其它案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