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3月14日】
老人們常說人要積德行善。積德有積陰德和陽德之說。陰德就是做了善事,不讓人知道,也不想讓人知道;與之相對,做了善事還想讓人知道,別人也都知道了,這就叫陽德,陽德即是陽善。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講:「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意思就是說,那些默默無聞積德行善的人,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那些暗地裡積累善行的人,也一定會廣為人知,獲得好的名聲。
古往今來,積德行善得福報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尊稱做官者的父親為「封翁」,清朝浙江霅(zhá)溪的吳封翁,富而好德。最初,他的兩個兒子先後被舉薦為孝廉,因為他們也經常幫助父親做些濟急扶危的善事。
乾隆丁未(1787)年發生大饑荒,吳封翁的兩個兒子都出門助力賑濟之事,吳封翁沒有什麼事,就在自家園林中修養,享受寧靜的生活。
除夕夜,家人請正在園子中修養的吳封翁入宴。二個婢女手執燭火在前邊引導,燈光下,吳封翁仰頭看見樹上伏著一個人,遂馬上止住了腳步,叮囑兩個婢女道:「你們把燭火留在亭子中,回去稟告太夫人,說我守靜已久,不願赴熱鬧的場合,可單獨給我準備酒菜,讓我自己獨酌,這才合我之意。」太夫人知道吳封翁的性情,就下令僕從將酒菜送來。
待屏退家人後,吳封翁仰頭對著樹上高聲喊道:「樹上的君子,現在已無外人,何不下來一敘?」樹上之人聽聞後,嚇得差點摔下來。吳封翁告訴他,自己不會抓他,不要害怕。
樹上的人隨即跳了下來,叩頭稱死罪。吳封翁仔細端詳,原來是鄰居某某,便邀請他進入亭子中,讓他先喝三杯酒以抵禦嚴寒,並說:「你告訴我你需要多少,我可以幫助你的。」
鄰人哭泣道:「小人有母,不幸遇到荒年,無法度過年關。素聞翁家富有,所以才行此不肖事耳。」
吳封翁聽罷,嘆道:「不能周濟鄰居,以至於使其做出不好的事情,是我的過錯啊。你先飽餐一頓,我會贈予你二十兩銀子,度過年關後,可以做點小生意,足以度日了。以後千萬不要再做這等不法之事,遇到他人不會寬恕你的。一旦坐實盜竊之名,則一生不能改變,而且陷你的老母親於不義啊。」
鄰人感激涕零,不斷叩頭感謝。吳封翁拿出銀子,用布包裹後送到牆下,對他說:「你回家後把銀子給你的母親。你還從牆上出去,這樣我的家人就不會知道,你也可以保存顏面。」鄰人遂爬牆而出。
等鄰人離去後,吳封翁才喚家人收拾,家人見杯盤狼藉,知曉吳封翁平素有容人的雅量,雖然心中有所懷疑,但也沒有質疑。
自此十多年後,吳封翁的大兒子科舉中第,官至大中丞;二兒子則在掌管地方學校的提督學院任職。吳封翁因為兒子的緣故,得到二品封賞。
吳封翁去世後下葬那天,親戚朋友等來了上千人。眾人正悲戚之時,忽然有人說靈隱寺方丈大和尚前來,身邊跟著很多和尚捧著祭品。方丈來到靈柩前,放聲痛哭,十分感人。
吳中丞上前致謝,但不知他與父親是何交情。方丈靠近他悄聲告訴他:「我本是你家的鄰居,曾經去你家偷盜,幸蒙老大人沒有怪罪,反而贈送二十兩銀子幫助我,讓我得以奉養母親。母親去世後,我出家為僧,苦志虔修。如今能有所成就,都是老大人的德行所致。老大人的恩德,我不敢忘記。」吳中丞這才明白因果,原來是父親積的陰德。
參考資料:《續客窗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