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漢室天下的復興 東漢(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心緣


【正見網2004年08月06日】

走向衰落的東漢

章帝末年最大的失誤在於,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嚴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參預朝政的政策,寵愛皇后竇氏,重用竇後之兄竇憲,又優待宦官。自此之後,外戚和宦官這兩股勢力重新登上了漢家王朝的政治舞台。

東漢之所以多次出現外戚專權,與皇帝幼小是分不開的。自和帝起,皇帝即位時沒有超過18歲的,這很容易使皇太后成為權力中心。而身居深宮中的皇太后只有藉助其本家力量,才能鞏固權力。輕易得到權力的外戚卻大多並不珍惜權力,甚至依仗權勢為非作歹,這自然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但這種反對的聲音因為暴力的鎮壓則漸趨衰弱。

另一方面,當幼小的皇帝逐漸長大,不滿外戚干政時,自然藉助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宦官誅殺外戚,如若成功,宦官則從此干政。如若失敗,皇帝的性命也就無法保住。而宦官由於深居宮中,並無治世之術,因此統治往往是專斷、獨裁,自然談不上實行什麼仁德之政。

自和帝外戚專權開始,東漢王朝的開明政治已然結束,整個王朝就此處於外戚與宦官的爭鬥殘殺中,漢家天下也由盛世走向衰落,並最終毀於其中。

*外戚專權的開始與永元亂政

公元88年二月壬辰,章帝去世,他年僅10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稱帝,改明年年號為“永元元年”,這就是漢和帝。

和帝劉肇是章帝的第四個兒子。章帝的皇后是竇氏,竇氏沒有兒子,便害死了劉肇的生母梁貴人,而將其收養。由於十分寵愛竇氏,章帝便廢了已立的太子劉慶,而立當時只有3歲的劉肇為太子。7年後章帝去世,劉肇被竇太后推上皇位。

和帝既然年幼,自然由竇太后臨朝稱制,代理朝政。竇太后於是任用他的兄長竇憲為車騎將軍,獨攬朝綱,又把竇氏家族的大批親屬任命為京官和地方官。事實上是竇家做了皇帝。對於那些不肯依從的官員,竇憲則豢養刺客相威脅。東漢開始了第一次外戚專政,由光武帝復興的劉氏江山至此出現了巨大危機。

為了贏得豪強勢力的支持,竇太后首先宣布“罷鹽鐵之禁,縱(任)民煮鑄”。這使得豪強可以任意兼併鹽鐵業,謀取暴利,當然也加劇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從此,豪強勢力大增。史書稱,竇氏家族不僅控制小皇帝,而且對劉氏皇族也極力打擊。他們依靠專權,為所欲為,濫用權力,欺壓百姓。滿朝文武大臣盡為竇氏之人,那些不依附竇氏的大臣或被誅殺,或被罷官。

和帝隨著年歲的增長,也對竇氏專權的局面逐漸不滿起來。公元92年,14歲的和帝與貼身宦官鄭眾合謀將竇憲逮捕處死,竇家親信全部罷官下獄治罪,一舉鏟除了外戚竇氏的勢力。東漢歷史上的第一個外戚專權時代至此結束。而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參預政事。宦官干政使得東漢皇室內亂更加激烈,朝政也更加腐敗,劉氏王朝衰落的步伐加快了。

和帝在位共17年,於公元105年十二月辛未去世,年僅27歲。和帝葬在慎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廟號穆宗,諡號孝和皇帝。其子劉隆即位,稱為殤帝。

*和帝之後的外戚與宦官之爭

和帝去世後,皇后鄧氏廢和帝生病的長子劉勝,而立出生才100多天的劉隆為帝,改年號為“延平”,這就是漢殤帝。

殤帝年幼,由鄧太后臨朝聽政,而鄧太后的哥哥鄧騭任車騎將軍,執掌軍政大權。從此,劉氏東漢王朝又開始由外戚鄧氏家族把持。
殤帝劉隆在位僅8個月就夭折了,成為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劉隆死後,大臣們想要擁立劉勝為帝,但鄧太后和鄧騭卻擔心劉勝會心生怨恨,對自己不利,於是,鄧太后便迎立另一位年僅13歲的皇族後裔劉祜為帝,自己則繼續臨朝聽政,鄧騭也仍為輔政大臣。這樣,劉氏王朝雖換了一個皇帝,而朝政卻仍由外戚鄧氏把持。

劉祜原是被廢太子清河王劉慶的兒子,漢章帝的孫子,漢和帝的侄兒。公元106年即位,翌年改元“永初”,這就是漢安帝。安帝即位後不久,大臣周章等曾密謀誅殺鄧氏家族,廢安帝而擁立劉勝,但因事前泄露,被鄧氏鎮壓。

鄧太后從竇氏家族失敗中取得了一些經驗,她並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她授權河南尹、南陽太守(洛陽、南陽是貴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嚴加管束鄧家人和鄧家的親戚賓客,若這些人犯罪,地方有權懲罰他們。她又表揚儒學,尊禮三公,使鄧騭薦舉名士楊震等多人,從而把官僚士人吸引到外戚這方面來。鄧太后這樣做,鞏固了其地位。但是,鄧太后在安帝劉祜長大成人後,仍不肯交出權力。這樣,劉氏皇室與外戚的矛盾日益激烈。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聯合一部分宦官起來誅殺鄧家人。鄧騭等7人被殺,鄧氏家族外戚擅權干政局面至此結束。不過,安帝後期政局並未有任何改觀,他仍大量啟用宦官和新外戚,而新得志的宦官則任用失意官僚及下層豪強做官,作為自己的黨徒。

安帝時期,朝政腐敗、社會黑暗,奸侫當道,賢良遭難。史書記載安帝之世,全國多地震,水旱蝗災頻繁不斷,外有羌族等少數民族入侵邊境,內有杜琦等領導的長達10多年的農民起義,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劉氏東漢王朝更進一步走向衰落。

公元125年三月,親政才4年的安帝劉祜病逝,時年32歲,葬於恭陵(今洛陽市東北),廟號恭宗,諡號安帝。

安帝只有一個獨子劉保,是李貴人所生。但安帝的皇后閻姬是一個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先殺死了李貴人,然後又逼迫安帝將10歲的太子劉保廢為濟陽王。安帝死後,閻後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任命哥哥閻顯為車騎將軍,掌握軍政大權。閻太后為了閻氏家族長期把持朝政,便決定擁立一個年幼不懂事的皇族成員為帝,最後選中了漢章帝之孫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北鄉侯劉懿為帝,史稱少帝。

少帝年幼,外戚閻氏執掌朝政,誅殺安帝親信宦官,獨攬大權。這樣,東漢劉氏王朝便由宦官專政改為外戚閻氏擅權。少帝劉懿在位僅7個月就病死了。

少帝死後,閻氏秘不發喪,並關閉宮門,屯兵自守,準備再從眾王子中挑選一個便於控制的傀儡做皇帝。十一月,中常侍孫程等19個宦官在宮中政變,殺死閻顯、閻景兄弟,一舉消滅了閻氏勢力,又逼太后交出傳國玉璽,迎立11歲的濟陽王劉保。

這樣,劉保便於公元125年十一月丁已繼位稱帝,改元“永建”,這就是歷史上的漢順帝。順帝即位後,將孫程等19個宦官封侯,這使得漢王朝的宦官勢力空前膨脹。他們兼做朝官,操縱朝政,而且又可將爵位傳給養子,還取得了舉孝廉的權力。這樣,東漢劉氏政權,又由外戚閻氏專政變為宦官擅權。一時之間,朝政更加腐敗,社會更加黑暗。

公元132年,順帝18歲,立貴人梁氏為皇后。不久,任用梁皇后之父梁商任大將軍,總攬朝政。至此,新外戚梁氏家族又開始走上東漢政治舞台。一時之間,梁氏家族充斥朝廷,排斥迫害正直官吏,朝政又進一步腐敗。

公元144年8月,順帝劉保病逝,年僅30歲,葬於憲陵(今洛陽市西),廟號敬宗,諡號孝順皇帝。劉保在位20年,昏聵無能,毫無建樹,唯任宦官與外戚專權,東漢王朝在宦官與外戚的爭鬥中加速衰落。

順帝皇后梁氏無子,只有虞貴人生一子名叫劉炳。太子劉炳在順帝去世後繼位為帝,次年改元“永嘉”,這就是漢沖帝。沖帝即位時年僅2歲,由梁太后臨朝聽政,太后兄梁冀掌管朝政。沖帝在位只有半年便夭折。

沖帝死後,梁太后為了長期掌權,又將另一個年僅8歲的皇族成員劉纘迎入宮中,於公元145年正月丁已日立為皇帝,改元“本初”,此即漢質帝。質帝劉纘是漢章帝的玄孫。

質帝即位後,朝政仍舊由梁氏家族把持。梁氏專橫跋扈,胡作非為,殘害百姓,甚至公開貪污、勒索。東漢政治從此開始進入最黑暗時代。

質帝劉纘即位時雖不懂事,但這位少年皇帝卻天性聰明伶俐,對梁冀的專橫跋扈極為不滿。某日上朝時,小皇帝竟當著滿朝文武大臣,指著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大為惱怒,擔心質帝成年後難以控制,就想將他鏟除。公元146年閏6月甲申,梁冀命令內侍把毒藥摻進餅中,將質帝毒死。此時,質帝在位才一年多,年僅9歲。

梁冀毒死漢質帝後,又於同月庚寅日不顧群臣的反對,擁立15歲的皇族劉志做皇帝,改元“建和”,此即漢桓帝。漢桓帝劉志是漢章帝的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的兒子。桓帝繼位後,梁太后繼續臨朝聽政,大將軍梁冀仍舊掌握朝政大權。公元150年,梁太后病死。漢桓帝正式親政,但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梁冀手中。比如四方貢獻,仍先送到梁冀那裡,然後才是皇帝;百官升遷,也要先到梁冀家謝恩。這樣,桓帝劉志與梁氏家族的矛盾日益加深。

公元159年8月,桓帝劉志與宦官單超等5人合謀,發動羽林軍一千多人包圍梁府,誅殺數十人,罷免300餘人,梁冀夫婦被逼自殺,梁家被抄,家產被沒收多達30多億。外戚梁氏數十年的專政從此結束。

此後,桓帝封單超等5個宦官為侯,史稱“宦官五侯”。東漢政權又從外戚手中轉到宦官手中。桓帝同前幾個皇帝一樣,政治上平庸無能,又不聽忠良之言,結果受制於宦官,毫無建樹。

史書記載當時“中官近習,竊持國柄,手握王爵,口含天憲”,他們比外戚更加貪縱,競相奢侈,虐遍天下,搞得民不堪命,怨聲載道。而當此之時,以司隸校尉李膺為首的正直官僚,與一班有才識的太學生聯合起來,以拯治天下,造福百姓為己任,猛烈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公元166年,宦官誣陷李膺與太學生勾結誹謗朝廷,昏庸的漢桓帝竟下詔將李膺等200多人逮捕下獄。第二年將李膺赦歸田裡,禁錮終身,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黨錮之禍”。

桓帝劉志在位22年,於永康元年十二月(公元168年元月)去世,終年36歲。

*和帝之後的邊疆問題

東漢時期的皇帝對於邊疆問題,大多採取安撫政策,一般不輕易開戰。因而和帝之後的邊疆問題並不十分嚴重,除了西北的羌亂。北方部族也基本依附漢室。

東漢初年,隨著南匈奴的投降,原來依附於南匈奴的烏桓和鮮卑也投降了漢朝。烏桓遷到了漢朝境內的北方邊區,脫離了蒙古高原。鮮卑卻沒有內遷,而是奪取了烏桓的舊地。

章帝時期,鮮卑族打敗北匈奴,因此北匈奴五十八部歸附於東漢王朝,允許其入塞,在雲中、五原、朔方、北地等郡駐牧。

和帝永元二年 (公元90年)九月,北匈奴單于因為東漢王朝歸還了他的弟弟,想要入朝覲見。十月,竇憲派班固等前往迎接。永元三年 (公元91年)因北匈奴戰敗西遷,南匈奴、烏桓又陸續入塞,鮮卑遂向南占據了更為廣闊的土地,領有今內蒙古草原廣大地區,並吸收了匈奴沒有西遷的餘眾數十萬人,實力大為增強。此後不斷騷擾東漢王朝沿邊各郡。永元七年 (公元95年)正月 東漢王朝派越騎校尉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郡。永元八年 (公元96年)春,北匈奴左部自相疑叛,還入朔方塞(今巴彥淖爾盟西南部),大約萬餘口人全部歸附東漢王朝。永元十二年 (公元100年)度遼將軍龐奮調任河南尹,東漢王朝命朔方太守王彪行度遼將軍事。

安帝永初元年 (公元107年)是年至東漢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間,居住在今內蒙古地區北部的鮮卑族大人燕荔陽親自赴漢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朝賀,東漢王朝賜鮮卑王印綬允許鮮卑族在上谷郡的寧城(今河北省宣化市西北)通市,與東漢王朝進行貿易。安帝元初五年 (公元118年)春,北匈奴單于逢侯,將百餘騎騎至朔方塞歸附漢王朝,東漢王朝將其安排於穎川郡(今河南省中部)。此後,北單于世系不明。順帝永和五年 (公元140年)東漢王朝遷西河郡郡治至離石、上郡郡治至夏陽、朔方郡郡治至五原(今包頭市西)。

桓帝時期,鮮卑在其首領檀石槐的統領下,統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遊牧的軍事政權。靈帝時,鮮卑政權瓦解,漠南地區自雲中郡以東,分為三個地域集團,各部鮮卑各有分界,直到東漢災亡。

而真正對東漢構成威脅的是羌亂。西漢末年,羌族主要居住在今青海東北一帶,後侵入內地。光武帝時期,羌族多次侵擾漢室邊境,在被打敗後,將他們遷入內地,即今甘肅一帶居住。東漢後期,由於政治黑暗,地方官員無力守土,因此強迫羌族進一步內遷,引起了羌民的不滿。安帝、順帝與桓帝時,都暴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儘管最終被東漢王朝鎮壓下去,但西北已處於凋敝狀態。

除了北方的少數民族外,在東漢的東北邊境還有高句麗、夫余、挹婁、沃沮等國家或部族政權。

青藏高原上有唐旄、發羌等部族,當時與中原的來往還不多,因而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但在高原東部靠近湟水流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羌人與漢人接觸較多,並用各種方式進入漢地。

台灣島被稱為夷洲,島上的居民與大陸已有來往。海南島被稱為朱崖洲,與大陸的來往相當頻繁。

*走向滅亡的東漢

桓帝劉志的皇后竇氏和其他眾多妃嬪都沒有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因此,當桓帝死後,便由皇后竇氏以太后身份臨時理政。竇太后與父親竇武派人迎接年僅13歲的劉宏為皇帝,是為漢靈帝。劉宏是漢章帝玄孫,河間孝王劉開曾孫,解瀆亭侯劉淑之孫,劉萇之子。

靈帝即位時,漢王朝已百孔千瘡,危機四伏,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當時竇太后臨朝聽政,欲振興劉氏天下,於是任太傅陳蕃主持朝政,並重新徵用李膺等天下名賢參與政事,並準備消滅宦官勢力。不料宦官先發制人,於公元169年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后,誅殺陳蕃和外戚竇武。接著,宦官迫桓帝劉宏下詔大興黨獄,捕殺李膺、杜密等100多人,禁錮近700人,太學生被捕1000多人。這便是歷史上第二次“黨錮之禍”。

至此,漢代歷史上的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

靈帝劉宏是個昏君。他在位長達22年,卻毫無治國之才,朝政聽由宦官把持,不但不思振興漢家天下,反而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甚至為了搜利錢財,竟然在上林苑設立官爵交易所,公開標價賣官,還可以半價或賒欠。

由於皇上昏庸無恥,宦官橫行無道,奸佞小人得志,政府橫徵暴斂,豪強欺壓百姓,導致國家府庫空虛,民窮財盡,民怨沸騰,社會矛盾激化,終於引發了公元184年開始的黃巾軍農民大起義。劉氏王朝危在旦夕。

公元189年4月,漢靈帝病死,終年34歲,葬於文陵(今河南洛陽市西北),諡號孝靈皇帝。何皇后於同月戊午日立她年僅14歲的親生兒子劉辯為帝,同年改元“光熹”,此為東漢歷史上第二個少帝。

少帝劉辯繼位時,由他的生母何太后臨朝聽政,舅父大將軍何進執掌朝政大權。

當此之時,天下已經大亂,群雄競起。出身社會下層(屠戶)的何進,企圖依靠下層豪強的董卓殺掉宦官,不料宦官首先發動,殺死何進。何進部將聞信後,與中軍校尉袁紹和虎賁中郎將袁術起兵攻入宮中,殺死宦官2000多人。東漢歷史上的宦官專權時期至此以慘劇結束。

當宮中混戰的時候,少帝劉辯與被封為陳留王的弟弟劉協均逃出宮中,並一同在城外遇到應何進之召領兵前來洛陽京城的并州枚董卓。

董卓於公元189年9月在京師洛陽廢黜少帝劉辯,貶封為弘農王,改立劉辯之弟劉協為帝,改元“永漢”,是為漢獻帝。

漢獻帝劉協即位時年僅9歲,朝政由董卓把持。董卓進入洛陽後,趕走反對他廢立的袁紹,殺死少帝生母何太后,又免了司空劉弘,自任司空,執掌軍政大權。長期左右東漢皇室的外戚同宦官一起被徹底消滅了。此後,董卓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橫行天下。社會進入了空前的大破壞、大分裂時期。

董卓是個殘暴之人。在他把握朝綱後,將已廢的少帝劉辯毒死,又強迫漢獻帝自洛陽遷都長安。在離開洛陽之時,董卓下令對洛陽進行一次大洗劫:他宣布沒收富家財產為己有;又放火盡燒宮廟、官府、房舍,使洛陽200裡內房屋盪盡、雞犬不留;此外,他指使將軍呂布搗毀漢室帝王陵墓和公卿以下墳墓,收取墓中珍寶。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全國的不滿,各地豪傑紛紛起兵討伐。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設計誅殺了董卓,天下百姓都拍手稱快。

*瘟疫連年爆發與東漢的滅亡

雖然董卓被殺,但漢家天下卻已然大亂,全國處於各種勢力割劇混戰的局面。

公元192年6月,原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死執政大臣王允。至此,漢獻帝又成為李、郭二人控制的傀儡。公元195年3月,李傕與郭汜發生內訌。在混戰中,漢獻帝於公元196年7月被李傕部將楊奉劫持逃回已經殘破不堪的洛陽。

這時,一代梟雄曹操已占據袞州,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公元196年8月,被獻帝封為鎮東將軍的曹操來到洛陽,勸說獻帝離開洛陽,遷都至曹操自己的地盤許都(今漢南許昌市東)。這樣,獻帝便又成為曹操的傀儡。曹操將獻帝迎至許昌後,他自任司空兼車騎將軍,操縱朝政。公元208年,曹操又罷去三公,改設丞相、御使大夫,並自立為丞相。

獻帝劉協不甘心做曹操的傀儡,曾多次試圖誅殺曹操,擺脫受人操縱的局面,無奈劉協自幼受制於人,沒有實權,加上才智遠不及曹操,因而終其一生也沒能擺脫曹氏,拯救即將傾覆的劉氏王朝。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相繼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割據勢力,征服烏桓貴族,將中國北方統一於他的勢力範圍。公元213年,曹操逼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公,不久又封為魏王。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兒立為漢獻帝的皇后。

當此之時,劉備和孫權在南方崛起,與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東漢從外戚與宦官干政以來,由於政治黑暗,亂殺無辜,因此發生了多次大疫。公元119年(安帝時),會稽(紹興)大疫,公元125年,洛陽大疫; 公元151年(桓帝時),洛陽大疫,公元167年,全國大疫,公元171年,全國大疫; 公元173年(靈帝時),全國大疫,182年,全國大疫。

特別到東漢末年,政治更為黑暗,兵戈擾攘,天下亂離,軍閥割據一方,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等地疫情最為嚴重。漢獻帝建安年間,發生了多次疫情。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傳,使得人們生活悲慘不堪。在公元217年,全國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疫情,帶給人們的痛苦比以前的疫病更大。

《後漢書?獻帝本紀》上簡單的談到這一年發生的大疫,至於這次大疫造成的後果怎樣,並沒有交待,但從保存在《太平御覽》中曹植的《說疫氣》一文,足可對這次大疫有詳細的了解。曹植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楊茹藿之於,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也可笑。”疫病為害之慘烈難以想像。當時許多地方連棺材都賣空了,悲泣聲瀰漫四周,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會傳染疫病,貧苦百姓無錢來埋葬家人,所以處處都呈現出這樣的一副景象:“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這一年曹軍在司馬朗、夏候惇、臧霸等人的帶領下征吳,部隊開拔到居巢時,出現了疫情,許多官兵染病不起,部隊被迫駐紮下來。時為兗州刺史的司馬朗親自到傷員中巡視,並為他們端藥送水,不料自己也遇疾,很快就去世了。

這場大疫不僅僅在軍隊中流行,同時也在地方蔓延。在穎川,新上任的太守剛到官不久,疫病就瀰漫開了,老百姓死掉的不計其數。在官府中上班的差吏死掉了一大半,太守連升堂辦公的人數也湊不齊。雪上加霜的是,這位太守的夫人及兒子都不幸染上了瘟疫,只能想方設法求當時穩居在嵩山的道人劉根治病。

瘟疫不單單在地方上流行,在曹魏的政治中心許昌也造成了較大的危害。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璃早年死去外,其它如徐幹、陳琳、應場、劉楨等都得了疫病去世。當時為太子的魏文帝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書信中,談到他們幾個人時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建安二十二年的這場大災難,紿社會和民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次年四月曹操在一份詔令中說;“去冬天降疫癘,民有雕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說明疫病流傳帶來的災難是空前性的。

瘟疫爆發三年後,公元220年,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為魏王。同年十月乙卯,魏王曹丕自立為帝,廢漢獻帝為山陽公。東漢王朝歷14帝共計196年,至此滅亡。公元234年三月,亡國之君劉協病死,終年54歲,在位31年,葬於禪陵(今河南修武縣北),諡號孝獻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顯赫輝煌的漢帝國至此隕落,中華帝國從此進入分裂時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