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之「症」

源馨


【正見網2024年10月03日】

人的身體失衡了就是生病了,於是得找醫生抓藥調理,才能讓肌體恢復正常運行。可如若人的心理失衡了呢?比如說「恨人有,笑人無」的不平衡心理狀態,現代的我們是否還能意識到它的不正常,視作惡疾一般急於尋找處方呢?

據《山海經》記述「又東四百裡,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講的是「再向東四百裡有一座山,叫做亶爰山。山裡多水,沒有草木,人們不能攀登上去。山裡有一種獸,形狀長得像山貓,頭上有發,這種獸叫做類,它一身兼有雌雄兩性,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嫉妒。」

有人說《山海經》是古人對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也有人考證說,那是一段人神同在的時期,很多神奇用現代人的觀念是無法解釋的。然而,想像和考證都一定要有個因,決不會憑空的。如果相對妒忌會有一種生命形像的存在,那麼妒忌本身在深層另外空間就是有生命有形像的。

其實我們也都有體會,人的心理失衡實為裡,物質身體失衡那只是表象。也就是說,當內在出了狀況,外在身體的疾苦就會是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想想此有害的生命體不清除,能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嗎?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的時候,不就是它在裡邊折騰、攪擾嗎?

然而,為什麼古人會想要尋找心理失衡的處方,而現代我們大多數人卻好像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了呢?難道在妒忌的深一層,我們都中了更嚴重的「毒」?

生活在大陸的中國人有體驗,就是「絕對平均主義」好像成了慣性思維。但人的很多先天因素都是不同的,按傳統文化講,是因為人的福德多少不同,所以要生活的幸福,不是去爭去鬥,而是要行善積德。可如若中了「絕對平均主義」這種變異觀念的「毒」,對外在萬千事物的衡量標準就永遠找不到平衡,從而生出妒忌導致積怨甚至失德造罪業,如此惡性循環下去,無論是我們的個體生命還是整個社會都會很痛很苦。

細思量,若真正想要身體好,治癒外與內的這種失衡之「症″,清醒的人是會去找回正統神傳文化記憶的,因為那才是神傳給我們人類的文化,所以神也一定會幫我們清除這些變異文化之「毒」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