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鐘聲連翠微

纖纖


【正見網2024年10月11日】

文人喜歡結交僧人,僧人也經常與文人有交往。這往往是與緣分有關。有些文人的前身是僧人。唐朝詩人綦毋潛的這首《過融上人蘭若》是寫詩人訪友(僧人)不得的詩。全文共二十八個字:「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詩人訪友,從細節上看是有些內涵之意的。僧人的僧衣在,說明此時的僧人並沒有外出。外出的話必然是穿上正式的衣服的。此時僧人應該是去田裡幹活,離開的應該是不遠。而窗外的飛鳥,一則是指這裡鳥語花香,二則是指僧人生活環境的人跡罕至。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一般而言,都是晨鐘暮鼓的。晚上僧人回來,這鐘聲應該是僧人送詩人用的。只可惜此時的詩人已經到了半山腰,無法回去了。

我們看到這裡,就會意識到一個問題。詩人明白僧人沒有走遠,所以才會等到夜半,實在是等不到僧人了才離開的。而僧人則是故意不見詩人的。等詩人走了,才用鐘聲警示詩人。

在古代,出家人往往是斷絕世俗之念的,因此僧人不願意見詩人,才會草草的躲開的。詩人放不下世間的名利,卻又想著修道,在古時是不行的。會什麼也得不到的。

這首詩,仿佛把我們送到一處自然和諧、純淨而又富有生機的世外桃源。最後那陣陣的鐘聲,悠揚而又富有穿透力。人生在世,確實需要處處警醒自己。

或許這鐘聲的悠遠,會把我們帶到遙遠的過去,我們來世的初願。今天大法開傳,人們是否會隨著鐘聲想起什麼。

大法師父在經文《為什麼人類是迷的社會》中告訴我們「消去罪業回天才是你來世的真正目地。人人來世轉生時都向創世主發過誓。」

世人都是為得法而來的,切莫錯過這萬古機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