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3月27日】
中國人是很好客的。
唐僧在雙叉嶺遇見獵戶劉伯欽, 劉伯欽把唐僧請到家裡,給他準備了熱騰騰的爛熟虎肉。唐僧說不吃葷。伯欽沉吟了半晌說:「長老,家裡的竹筍、豆腐都是獐鹿虎豹油煎的。有兩眼鍋灶,也都油膩透了,這可怎麼辦?」伯欽的母親說:「兒子不可和長老瞎說,我自有素物,可以待客。」叫兒媳婦將小鍋取下,著火燒了油膩,刷了又刷,洗了又洗,仍舊安在灶上。先燒了半鍋滾水別用,卻又將些山地榆葉子,著水煎作茶湯,然後用黃粱粟米,煮起飯來。又把些乾菜煮熟,盛了兩碗,拿出來鋪在桌上。老母對唐僧說:「長老請齋,這是老身與兒婦,親自動手整理的極潔極淨的茶飯。」
杜甫一生貧寒,常常不能飽腹,但卻好客。有客人要來了,杜甫馬上打掃庭院。客人來了,杜甫抱歉的說:「家住得遠離集市,沒有好的菜餚。家境不寬裕,酒也不好。」又擔心人少無趣,問客人:「可不可以把鄰居老伯請來共飲?一點也不麻煩,只要隔著籬笆叫一聲就行了。(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
小時候家裡常常有要飯的上門,母親總要去廚房裡,找上一個窩頭或是一塊紅薯,叫我們去拿給人家,她說:「要不是肚子餓了,誰要飯呀?」每到過年來親戚時,總是打發我們到街上去玩,說:「看見咱家的親戚就接一接。」親戚來了,父親陪著閒話,開飯了,母親讓我們把飯菜一一端進去,然後才走進正屋,說:「飯做得不好,不知道鹹淡你們還習慣嗎?」――這些都讓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