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音樂・胎教・道德

天星


【正見網2005年06月09日】

近日讀到一則新聞,說西班牙的科學家研究表明,胎兒對音樂有好惡。儘管他們還在母親的腹中,離預產期還有十二周的胎兒特別喜歡莫札特、威爾第等輕柔優美,高度和諧的音樂,很排斥重金屬搖滾樂。這似乎是在旁證“莫札特效應”,也就是“給胎兒聽莫札特的音樂,頭腦會變好”的說法。

無獨有偶,日本江本勝先生的主導的水結晶試驗顯示,水在聽了旋律優美,歌詞和祥的聖誕歌曲《平安夜 》後,結出了漂亮的六角形晶體,而聽了金屬音樂結出的水結晶則醜陋,沒有規則。

 

 


音樂-“平安夜”與重金屬音樂的水結晶

看來,從胎兒起,就給以美的教育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大有俾益。中國古人就一直強調胎兒所處的環境的重要,對懷孕母親的品德更是有嚴格要求。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孕期間的行為:“太任有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穢言,食不進異(辛、辣、苦、澀)味”。因此,明末清初時的啟蒙學家王相在為宋人王應麟著的《三字經》所作注中說:“婦人有妊,坐不跛倚,行不亂步,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不出亂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愛慈善之事,往往生子聰明,才智賢德過人,此未生之胎教也。”

後來,清代的衡陽人賀興思又在《三字經註解備要》中,將王相所“注”,提煉為一個“正”字。凡母之正者,而生子自然無不正也。

隋代名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也有強調:“妊娠三月……形像始化,未有定儀,因感而變……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賢能,宜看詩書;是謂外象而內感也。宋代名醫錢乙在《錢氏兒科學》中談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鄉,欲子女之聰俊者,常資文學藝書”。

因此,也不難看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也決定了胎兒的將來是否良莠不齊。

(English Translation: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138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