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類道德下滑後的產物

洪茗


【正見網2003年10月30日】

曾經看到這樣的故事,漢高祖劉邦得了天下之後,他的功臣們經常在面前飲酒爭功,喝醉了還會大呼小叫,甚至拔劍擊柱。劉邦很是煩惱,叔孫通自告奮勇去魯地徵召一些儒生來為漢高祖制定禮儀。到了魯地,招來了三十多人,可是有兩個人卻不肯來,他們說:「現在天下初定,死去的人還沒有埋葬,受傷的人還沒有全好,就開始談禮樂。要興禮樂,首先要積德百年才能談得上禮樂。」叔孫通嘲笑他們不知道變通,帶著那三十多人回京城去了。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想,歷史到了這一步的時候,人類的道德已經下滑得很厲害了。其實真正的禮樂是國家重典,確實是只有具有深厚的道德基礎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禮樂。否則,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那兩位史書上沒有記載下名字的儒生,才是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有德之人。而那些跟著叔孫通去了京城的人,要麼並不懂得這個道理,要麼是被功利所吸引。而聚集在帝王朝堂裡幫助他治理國家的人,就是這些帶著功利目的去做事的人了。

從中國最早保存下來的記載看,在堯舜禹時代的朝臣們都是有德行的人,他們深深懂得只有具有厚德的人才能夠身居高位,身居高位不是為了聲名地位,而是為了造福百姓。當年堯希望他手下的大臣可以繼承他的帝位,但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德行不夠,推舉了舜。在他們的心中,沒有名利二字。

還記得歷史上關於周王朝的祖先古公?父的記載。古公?父積德行義,深得國人的愛戴。可是周邊的少數民族來同他爭奪權力,他不願意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讓國人去犧牲生命,於是將國土讓給了他們,自己搬到了岐山下。可是他的國人不肯離開他,又都紛紛跟著他搬到了岐山下。

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小故事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奪目的光彩,照亮了歷史的真實。在那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遠古時代,人們讀書不是為了「光宗耀祖」,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聲名顯赫。他們讀書就是為了自身的修養。做帝王不是為了萬人之上的榮耀和地位,而是因為他作為一個人具有的厚德能夠給平民百姓帶來福分。無論什麼人,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作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切都以此為中心。

所以我們看到,明君們虛心下己邀請賢人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也看到,很多賢人們寧可一生埋沒鄉野、甚至被殺,也不肯出來為昏君服務。無論是做官,還是不做官,他們不是為了自己。他們無論身在何處,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如何做人的問題,人間名利不在他們心中。

但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這些根本的精神漸漸丟失了,從叔孫通的故事就可以看到這一點。禮樂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建立道德和教化百姓的,當禮樂成為為帝王服務的工具時,已經失去了它的內涵,也不是真正的禮樂了。但是這一切的發生,其實從根本上是因為道德的下滑。人忘掉了自己的根本,而開始了對名利的追求。

隨著人類開始了對名利的追求,政治也就出現在了人類的舞台上。什麼是政治呢?如果讓我說,就是人類為了得到地位或者利益採用的手段。

從中國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為了光宗耀祖等,到今天民主國家採用的競選,這一切決定了那些管理國家的人們都是帶著一定的功利目的出來的。當然在道德觀念還比較強的年代,一切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到了人類道德淪喪的今天,一切就變得無所顧忌和無所不為了。這是人類的悲哀。

其實人類社會只要存在,就會有管理人類社會的形式,現在叫總統也好,過去叫皇帝也好。但是如果是一個全心為他人著想的道德高尚的人做君主,同一個只想自己的人做君主,對國家、對百姓來講卻是截然不同的。其實作為人,無論身處哪裡,都不應該忘記做人的最根本。

真正的人類社會是不應該有政治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