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聖典 (十一)

文正 編輯整理


【正見網2007年05月29日】

三、歐洲篇 (6)

新唐人全球新年晚會今年的開場節目是大型舞蹈《創世》,其中大唐仕女滿頭珠翠生光,身著七彩錦衣,外披錦緞,胸前還繪著各色花卉。大唐的服飾文化吸引了「柏林之窗」 電視台廣告公司的經理霍爾夫先生(Andrea Horf)。他認為,「這個舞蹈的服裝設計精緻細膩、極富考究」。霍爾夫表示自己太喜歡當天的晚會了。他事先沒有想到,能看到這麼多明亮鮮艷,風格各異的中國服裝。

波茨坦采琦琳宮館長本特對節目讚賞有加。在節目內容方面,本特館長說:「沒想到節目這麼豐富。我非常興奮,我非常驚訝。這是一個夢幻般的、色彩絢麗的的晚會,我很喜歡。我由衷感謝主辦者讓我能度過這美好時光。」

對於晚會的表現形式,本特館長認為:「我從來沒想到過,用舞蹈的方式可以表現歷史。今天的晚會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經歷,對我印象很深。整場晚會有兩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看到那絢麗的色彩和美妙的舞蹈,我有時高興地都快跳起來了。」本特館長接著說:「以前很少有機會接觸這樣的晚會。在舞台上真實感受中國藝術,特別是通過舞蹈和表演的形式,更是從未經歷過。這個晚會讓我認識了很多新東西。很多情節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個驚喜。」

本特館長最喜歡晚會的音樂,他說:「那些讓人寧靜、安逸的仙樂和舞蹈搭配起來,簡直是天衣無縫。」

兩個孩子第一次有機會觀看這樣大型的專業中國傳統藝術表演。

晚會開始,大幕一拉開,「創世」的宏大場面就讓孩子們眼睛一亮,他們一下子就被那些服裝、音樂、所表現的內容牢牢吸引住了,兩個人都挺直了身子,緊緊盯著舞台。整個晚會節目讓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這些在德國出生的孩子對中國文化缺乏認同和了解,好容易有個動畫片《木蘭》看看,留在腦子裡的卻是對那個噱頭壁虎的印象,也難怪他們連木蘭名字的叫法都是外國式的。而這天在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上他們終於有機會見識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忠孝兩全的原味花木蘭。說到孝,「精忠報國」那個舞蹈裡也充分演繹了中國的傳統孝道,舞蹈裡岳飛以及岳家兵對岳母的恭敬,也讓孩子們印象深刻。

那個表現大法弟子受迫害堅強不屈,最後被接到天國的舞蹈,讓他們明白了善惡有報的道理,尤其是迫害大法弟子背有紅色鐮刀斧頭的黑衣人被牛頭馬面追殺時屁滾尿流的情形讓孩子們看得哈哈大笑。

整場演出看下來,豐富了孩子們對中國歷史、地理、人文的認識,使他們直觀地了解到西藏、蒙古、傣族、滿族、漢族等地區的地區特色。

演員們精湛的表演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六歲的小兒子對「迎春花開」情有獨鍾,看著演員們把一塊簡單的黃手絹嫻熟地頂在手指尖上平面旋轉,又豎起來縱向劃圈,還有目不暇接的隊形變換、造型,最後演員們把手絹拋向空中,象一朵朵盛開的花朵,表演在高潮時嘎然而止,孩子們簡直看得目瞪口呆,繼而熱烈鼓掌。

「彩虹」舞蹈中當女演員一個接一個跳過男演員用藍綢帶劃出的圈圈時,孩子們也由衷的讚嘆鼓掌。

蒙古姑娘的頂碗舞讓兩人看得很帶勁,一邊鼓掌一邊爭執不下「她們頭上頂了兩個碗」「不是,是三個碗!」

說起中國的樂器,這裡的孩子們可沒那麼多機會接觸,當報幕員用幽默的方式用二胡模擬鳥的鳴叫,馬的嘶鳴時,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了,沒想到兩根琴弦竟然有這麼豐富的表現力,他們屏息傾聽。

演出結束了,孩子們卻久久沉浸在晚會的興奮中,雖然還得開五、六百公裡的路,但旅途的辛苦根本不在話下,他們爭著說,太棒了,還想看!明年還要來!

「謝謝新唐人電視台給我這次機會,讓我看到了這麼美好的節目,我覺得我整個人都變了,知道了生命的意義。」一位華人觀眾在看完二十八日新唐人全球華人柏林最後一場晚會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有這種想法的人可不止他一個:

―來自柏林晚會的配樂、演唱和舞蹈都很棒,今晚真是不虛此行。
―這些節目很酷!我很喜歡,我們明年還會再來看。

晚會結束後,一位德國中年女士主動向幾位華人迎過去。她說原本只是抱著感興趣的態度來看看,可沒想到晚會這麼好。從舞台設計、布景到創意,從想法到理念都是無與倫比的。

她說她本人是個思想很保守的人,不大會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會主動接近什麼人。但看完晚會後,她有一種非常想要接近中國人、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的願望,因為晚會讓她體驗到非常純正的中華文化。儘管聽不懂中文歌曲唱的是什麼,但通過天幕裡的翻譯歌詞,結合歌聲,讓她感到非常美好,仿佛回到了天堂,將她帶到了另一個世界。她表示以後會多關注中國文化,臨別時,她還熱情的擁抱了一位華人女士。

中場休息時,一位德國婦女正排隊購買節目單,她認為演員所唱的歌詞中蘊藏著很深的內涵,因此那些舞蹈也不光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美好,其中也在表達著深意。因此她得趕緊買本節目冊,以便對接下來的節目能更好的理解。

一位坐輪椅的先生和他夫人訂了首場演出的票,由於節目實在太精彩,他們希望購買第二場的票,誰知給輪椅專設的區位票已售罄(輪椅專設的區除給坐輪椅的人足夠寬的地方外,還提供一個給推輪椅人的免費座位)。朋友告訴我,在他們旁邊一位坐輪椅的德國女士看到演出的消息,特地召集了整家的親朋一起來觀看,足有八、九口的大家子,她的兒女從幾百公裡以外趕來觀看晚會。當楊建生演唱《天安門廣場 請你告訴我》時,朋友瞥見那位婦女掏出紙巾在擦淚。

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一位旅居柏林數十年的老華僑主動與記者們攀談:「這真是一場精彩的演出,真正的展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純潔,陶冶心靈。太漂亮了!」他濕潤微紅的眼睛,堅定而又平和的語氣中透露著他歷經人生滄桑後的豁達心態,「可以說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演出。幾個月前,我從大紀元上看到了演出的消息,就一直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今天和朋友們一起來看演出,果然沒讓我失望。」

剛剛在柏林落幕的新唐人新年晚會德國場演出,把媒體的注意力從中國新年吸引到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十幾家媒體對晚會作了預告,近百名記者親臨現場,驚嘆走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妙世界。

2月27日晚會在柏林國際會議中心開演之際,柏林和周邊地區最大的電視台柏林-布蘭登堡廣播電視台對晚會進行了現場直播報導,向觀眾介紹即將隆重登場的這場中華古典文化盛會。主持人介紹了晚會的規模和中國新年傳統,採訪了部份演員代表,並現場採訪德國新唐人分台代表,介紹晚會特色和全球巡迴的反響,直播節目中還插入了往年晚會的精彩片斷。

同一天,柏林最大的日報之一《每日鏡報》也刊登了對晚會的介紹。文章稱晚會將是一台「沒有共產(惡)黨政權宣傳機器影響的中國傳統文化經歷。」

晚會前期,尤其是開始前一週,柏林和周邊地區十幾家電台、電視台、報紙和雜誌預告了這一文化盛事,並在聽眾、觀眾和讀者中開展晚會入場券抽獎活動。當地廣播一台的「媒體雜誌」專欄節目邀請德國新唐人分台代表到演播室參與直播,介紹電視台獨立敢言的特色和新年晚會內容。專門面向青年和中年聽眾的柏林天堂廣播台在介紹晚會時說,「當年有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故事,如今參與新唐人新年晚會的藝術家們也在創造一百天全球巡迴演出的奇蹟。」

兩場晚會不僅吸引了眾多德國觀眾,也有近百名新聞工作者事先向主辦單位申請入場觀摩,除了當地傳媒,還有德國外地媒體和外國通訊社駐柏林的記者。

生活時尚雜誌(Life & Style Magazine)記者卡爾科拜納爾(Kalkbenner)看完首場演出後說:「整個晚會給觀眾集中呈現了多彩多元、內涵豐富的中國文化,舞台服裝絢麗多姿,美不勝收。很難讓我選出一個最喜歡的節目,因為每個節目都是一段完全不同的故事,歷史,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很難讓人比較取捨。」

卡爾科拜納爾的同事,攝影記者穆勒(Mueller)用相機記錄下了觀眾踴躍入場的鏡頭,他表示,「對於一個柏林人來說,要完全理解這台晚會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它展現的中國文化豐富多元,簡直讓人驚嘆傾倒,龐大的信息幾乎讓人應接不暇,稍不留神就可能斷了線接不上。」他對穿花盆鞋的滿族舞蹈印象深刻,「能穿這樣的鞋走路很不簡單,需要極大的天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估計得有幾年的功夫,那些年輕姑娘們呈現給觀眾的藝術表演非常非常出色。」他也說不出最喜歡那個舞蹈,覺得每個舞蹈的服裝色彩都令人讚嘆驚喜,讓他大飽眼福。

阿聯通訊社記者李西提(Lichti)讚嘆晚會節奏緊湊、主持人風趣幽默,令人身入其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伊朗電視台的製作部主任特別提到舞蹈「歸位」的內涵,表示能夠理解善惡有報的普世原則。

女記者謝菲爾德(Schoenfelder)和友人一起從兩百多公裡外的德勒斯登趕到柏林來觀看演出,趕上了第二場。結束後她得知演出團將赴芝加哥繼續巡迴,嘆息的對記者說,「可惜歐洲的演出結束了,真想再跟到芝加哥去繼續看。」她希望明年的晚會能增加在歐洲城市的巡迴場次,「最好巡迴團能來文化名城德勒斯登,到時候我們會在當地媒體上大幅推薦這樣精彩的節目。」

韋爾納・羅森(Werner Rohrsen)是和夫人一起從羅登堡(Rodenberg)趕來觀看新年晚會的:「絢爛的色彩、豐富的變化和舞蹈表演簡直讓我們驚呆了,我們被那令人眩目的色彩所征服,陶醉於整場演出中。我不了解中國,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這場晚會跟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有意思的、美好的印象。我們希望能看到更多,了解的更多一些。」

記者:「當佛的形像出現在舞台上時,您的感受如何?」

羅森夫人:「我感覺很愉快。我研究過神佛,在舞台上看到他們的形像,令我感動。那些包含政治信息的場景也那樣純淨,與中國的歷史融合在一起。」

羅森:「這場晚會充滿了人性化。」

來自哈爾茨(Harz)的文德洛斯(Wenderoth)博士有一個中國兒媳婦。 早在1956年,文德洛斯博士在萊比錫(Leipzig)就曾經擔任中國學生的導師。幾十年來他多次前往中國,被人稱作「中國迷」。

他這樣評價剛剛看到的晚會:「這對五官簡直是絕妙的享受,演員的服裝是那樣的華麗。天幕的運用妙極了,就像在那個蒙古舞蹈裡它是一幅草原畫,可在其它的一些舞蹈中,背景與情節溶為一體,兩位女子飄在天幕中,她們被帶到天上之後又出現在舞台上,這種構思和表現手法真是太棒了。」他說:「在柏林這麼多觀眾也能看到這一晚會,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把德語字幕打到天幕上的做法很好,這樣一來,那些不懂中文的觀眾也能明白節目的內涵了。」

記者:「您覺得節目的藝術水平如何?」

文德洛斯:「好,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我對中國人的了解也有好幾十年了,這場表演完美無缺。」

柏林觀眾維林娜・其爾曼(Verena Zillmann)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舞者同步的動作和演員們對身體高超的控制能力,他們簡直太棒了,對於我來說,精湛的技藝更重要。」

一位家住柏林的女士在接受採訪時熱淚盈眶:「我覺得這場晚會太好了。本來我是不想來的,可現在我被這些藝術家們的表演深深打動了,那絢麗的色彩,演員們的舞姿,讓我感覺那樣的愉悅。」

問:「這場晚會有中國歷史文化故事,佛的故事和古老的中國傳說……」

答:「人們應該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層次的了解。目前我對它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還得研究它更深的內涵。有一位中國女士在晚會中坐在我身邊,她已經觀看了新唐人在紐約和巴黎舉辦的新年晚會,我得以和她交談,這也給我帶來除了晚會之外的另一番感動。」

來自貝德堡(Bedburg)的英格・甚弗(Inge Schiffer)說:「我很喜歡這個晚會。歌曲背後慈悲的內涵直入人心。舞台布景很好地展現了中國的美麗風光,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最喜歡的節目是舞蹈『燭光』,令我深受觸動和引人深思,就像整個晚會,都非常美好。」

來自蒙辛格拉巴赫(Moenchengladbach)的桑德拉(Sandra),是應熟人之邀來參加晚會的:「我覺的很好。基本上都合我的意。給人很正面的感覺。非常美而且我個人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十四歲的安德烈・希弗(Andre Schiffer),是來自文德克(Windeck)的學生,他說:「晚會太美了,看到,聽到晚會的這些節目讓人覺的很舒服。就像在展現不同的生活片斷和生活形態,並從中領略到它們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我感到很有趣。那個一開始處於矛盾之中,但後來做出了決定的將軍(岳飛)……那個在工作時入睡的雕刻家,在夢中看到天堂的景象,之後又滿懷喜悅和大受鼓舞的繼續工作。還有那些歌唱家,他們都很好,尤其是歌詞。整個晚會的節目都安排的恰到好處。」

康拉德・布茲(Konrad Butz)和拉裡・漢薩布爾(Lale Hansebur)來自柏林,經朋友推薦來觀看晚會:「晚會絢麗多彩而美妙,在那裡經歷中國的文化很有趣味。那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服的氛圍。」

蕾娜特・舒爾茲(Renate Schulz)和沃爾桃德・羅特(waltraud Rotte)也來自柏林,在此之前她們不了解中國,她們是從商業中心的廣告上獲悉晚會的消息。「晚會富有觀賞價值。因為裡面充滿了和諧。那些舞蹈動作是這樣典雅曼妙而精美,我們還從未見識過。」「晚會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歡平和而略帶悲傷的音樂。」

來自貝德堡(Bedburg)的麗塔・施托克(Rita Stock)說:「非常美,展示那片國土的不同風光和階層的舞台布景很精美。雕刻家之夢中那些佛像和雕像都活過來了。演的真棒!真是非常動人心弦和美妙。還有那些歌曲和歌詞都滲入皮膚裡去了。」

維也納的珀翠西亞・漢鮑爾(Patricia Hahnbauer)以前還沒接觸過中國文化,她在網上看到晚會的宣傳錄像後便決定來了。她說:「那些舞蹈尤其優美,特別是女演員們的舞蹈。他們的服裝非常漂亮,藝術水平也完美無瑕。」

(待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