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召公畢公輔康王立(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1),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之不易,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2)臨之(3),作《顧命》(4)。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康王即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5)。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6)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作策(7)畢公分居裡,成周郊(8),作《畢命》(9)。(出自《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注釋】

(1)不任:不能勝任。
(2)篤信:誠實,純厚。
(3)臨之:守住。指臨朝政,治理國政。
(4)《顧命》:《尚書》篇名。《集解》引鄭玄曰:「臨終出命,故謂之顧。顧,將去之意也。」又《尚書易解》引黃生《義府》云:「書以《顧命》名,顧,眷顧也。命大臣輔嗣主,鄭重而眷顧之也。」
(5)《康誥》:《尚書》篇名,古文《尚書》作《康王之誥》。
(6)刑錯:刑法停止不用。表示民眾都不犯法,社會安定。錯,同「措」,放置,擱放。
(7)策:策書,古代帝王對臣下使用的一種文書,用以書教令。
(8)分居裡,成周郊:分出周的一部分民眾遷往郊區居住,作為成周的屏藩。
(9)《畢命》:古文《尚書》篇名,偽孔氏傳:「言畢公見命之書。」

【語譯參考】

成王臨終,擔心太子釗(音招)不能勝任國事,就命令召公、畢公率領諸侯輔佐太子登位。成王逝世後,召公、畢公率領諸侯,引導太子釗去拜謁先王的宗廟,用文王、武王開創周朝不容易的情況反覆告誡他,要他一定要力行節儉,不懷貪慾,用誠實而守信的態度守住天下,寫下了《顧命》。

太子釗於是登位,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諸侯,向他們反覆宣告文王、武王的政業,寫下了《康誥》。所以在成王、康王的時代,天下安寧,刑具擱置四十多年不曾使用。康王命令畢公寫作策書,讓成周的一部分民眾遷往郊區居住,劃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為周都的屏衛,為此寫下《畢命》。

【研析】

周康王姬釗在位期間,有召公和畢公等輔佐。他們引導康王去拜謁先王宗廟,又殷殷告訴他文、武王的德業,無非是要康王能守成,延續先祖的政業,讓周朝繼續發揚光大。康王也不負父執輩期望,即位後除了延續成王的基業,在對外用兵方面,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並且西伐鬼方。因此西周國力大增,鞏固周室統治,使原本成王帶來的盛世再錦上添花,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守成君主,與成王合稱「成康之治」。

創新不容易,能守成也非易事。翻開中國歷史扉頁,每一朝代都如出一轍,幾乎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走向衰亡。完全符合舊宇宙法理「成住壞滅」。而康王還算周朝初期,所以尚能體會祖先創朝維艱,努力延續周室政業,在史冊上留下美名。

【延伸思考】

1、如果你是企業家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你如何使公司營運更佳?
2、當今社會,處處講究流行,甚至可說是過度浪費,你如何在此洪流中,維持節儉美德?
3、誠實守信乃為人基本準則,可是如今多數人卻忽略了它,你如何將此美德再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

1.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書五經之路
2.《史記本紀(上)》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