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1月1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居是(2)邦也,事(3)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注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
(2)是:這。
(3)事:侍奉。

【語譯】

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住在這個國家,就侍奉好該國那些賢能的大夫,和該國那些有仁心的士交朋友。」

【研析】

想具備仁德就好比工匠要製作出好的工藝品,得先磨利器具。那麼想實行仁德,如果能針對自己生命的特點、有利的條件等,為自己創造有利於實現仁德的環境,方方面面用心配合、安排妥當,擺正和人事物的關係,修養心性的路就能走正,目標自然能水到渠成。在這個過程中圍繞著目標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必要的,也都是修養心性的一環,是不能偏廢或遺漏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心性真正昇華上來了是不是意味著做好了與心性相關的那一切呢?

那麼就子貢的特點和條件,應該怎樣去具體實行仁德呢?善於經商、有口才、能言語、料事多中的子貢,生活中多的是和社會上層的士大夫交往,那就發揮長才和賢良的士大夫擺正關係,從中就能找到自己心性的不足,要求自己做好,就得去掉這些不足,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樣要求自己,這樣做好,自己的心性就能提高,最終達成目標。如果都不去用心思考,不考慮自身的情況,也沒有適當的環境等條件,那就好比工匠沒有利器,要修養好心性也就難了。

【延伸思考】

1、每個人的特點不同,秉性不同,人生的路也大不相同,如果能有自知之明,走正自己的人生道路,發揮自己的特長,加上專心致志,必能從中修養好心性,那才是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體驗到成長的喜悅。

說說看:自己對人生的看法為何?有沒有重視過道德修養?對修養心性曾經下過工夫嗎?

2、無論是工匠或個人修養,除了要有利器或有利的各種條件(例如社會關係、生活環境等)之外,最重要的還要有什麼?

【參考】

例如:方法、真心、善心、恆心、用心、思考、整體配合等。


【閱讀資料】

用心專一 萬事必成

在《韓非子・喻老》中,記載著《趙襄主御馬》這樣一個故事:

說的是趙襄子(即趙襄主,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向王良學習駕車的技術,隨後便和王良比賽駕車,結果,趙襄子換了三次馬,沒想到三次都落後了。趙襄子就對王良說:「你是不是沒把技術全交給我啊。」

王良回答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全部教完了,是您使用不當啊!要駕馭好馬車,關鍵是在於:馬匹要安於駕車,人心要集中於調馬,然後才可以加快速度,到達遠方。現在您落後的時候,想的是要趕快追上我;領先的時候,您又擔心被我趕超過去,但駕車賽跑這件事呢,不是領先就是落後,而不論先後,您的心思卻都用在了我身上,哪能專心再去調理馬匹呢?這才是您落後的原因啊!」

這則故事,寓意是指無論做什麼事,在向既定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始終都要用心專一,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干擾,貫通要領,技藝嫻熟,才能快速到達遠方目標。

朝斯夕斯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寫給兒童的啟蒙讀物,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押韻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歷代又有人修改或增加。雖然今天的《三字經》也只有一千多字,卻包括了道德、天文、地理、歷史和教育等等內容。

例如《三字經》告訴兒童要重視學習,說:狗會在晚上守夜看門,公雞會在早晨鳴曉報時,畜生都能忠於職守,我們人如果不知道學習上進,只是苟且度日,還有什麼資格做人呢(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如何讀書呢?用嘴去讀,用心去想。早上要學習,晚上也要學習,持之以恆才行(口而誦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還說:宋朝的趙普,年齡已經很大了,官也做到中書令了,每天還手不釋捲地閱讀《論語》,沒有因為自己已經當了大官,而忘記學習(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朝斯夕斯」指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恆心。其實想要做成什麼大好事或修養好心性,難道不也是要這樣嗎?

(出自《三字經》)

(改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4/17/26749.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