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詩中看順治皇帝出家的緣由

覓真


【正見網2008年04月12日】

我出生在四面環山的小村子裡,六-七歲的時候,我在野地裡玩兒,在一個土山坡前看見一個身穿黃色袈裟、頭帶像唐僧戴的那樣帽子的人。(至今每想起他的形像,仍歷歷在目)跑回家和媽媽說,媽說:「好事兒,我兒子遇到仙人了。」

伯父是個飽讀史書的人,從二、三年級時起,就讓我開始讀《三字經》、《名賢集》、四大名著等古書,看了好多好多的書,其中最愛看的就是有關神仙和修煉的書。工作後,每次出差或旅遊,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寺廟,看到佛像時總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不惑之年我終於與佛結緣,心中有了「真善忍」,走上了一條修煉的路。

在我所看過的書中,有一首詩引起了我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那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寫的一首有修煉內涵的詩。這首詩使我幾十年念念不忘。修煉大法後我對以前人生的種種思考才得到了詮釋。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內蒙草原旅遊時,看到匯宗寺偏殿的牆壁上貼著大清朝各位皇帝的畫像,朋友問我那位光著頭、身穿袈裟的人是誰?我說那就是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相傳順治帝六歲登基,二十四歲出家。他在出家前到佛殿敬香時,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著名的詩,(此詩是小時候在一本書中看到的,題目也記不清了,出處也無法考證。)接著我便給朋友把順治皇帝那首充滿修煉內涵的詩背誦出來: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朕乃山河大地主,憂國憂民事轉繁;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每日輕閒誰多識,空在人間走一回。
口中吃得輕和味,身上常穿布納衣;
五湖四海為商客,逍遙佛殿任僧棲;
煥然不是真羅漢,亦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又西,勸人切莫用心機;
世事如同三更夢,萬裡乾坤一局棋;
古今多少英雄輩,南北山頭臥土泥。
惱恨當年一念差,龍袍"Q去紫袈裟;
我本西天一納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
我今撒手歸山來,管它千秋與萬秋。

關於順治皇帝駕崩之說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迷,《清世祖實錄》記載中只有短短的十一個字:「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即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裡子時,深宮裡傳出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

根據清宮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順治皇帝14歲那年,在遵化打獵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在山洞內靜修的法師。從那以後,順治便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順治十四年,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20歲的順治在京師海會寺同高僧憨璞聰見面,憨璞聰對佛法的闡釋深深的觸動了順治。可見順治崇佛已久,似乎早有出家之意。所以歷史上有順治並沒有死,而是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了之說。據《起居注》記載,康熙即位後不久,孝莊皇太后曾多次帶著他上五台山禮佛。捨近求遠去禮佛,似乎也說明了點什麼?

俗話說出家難,富貴之人出家更難。歷史上釋迦牟尼以太子身份出家修煉,成就了如來果位。達摩也是。順治可能是在皇帝位上出家修煉的第一人,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順治帝的根基和佛性之大,不然他不會在出家之前對人生做出如此的徹悟的。在萬古難遇的法輪佛法洪傳於世的今天,把順治皇帝這首詩寫出來,或許能給所有與佛有緣的世人一點啟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