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太宗建文學館,善待賢才

陸文


【正見網2008年08月07日】

唐太宗李世民隨父李淵反隋時,是李淵最得力的臂膀。他為人頗富仁厚,平時能 「折節下士,推財養客」,善待賢才。四方大俠及高人賢才,聞說其名,都紛紛投奔他的帳下,情願為他盡忠效力。起兵後,李世民兵強將廣,迅速成為李淵掃蕩四方、平定天下的一支大軍。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率軍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李淵為了表彰他的功勞,在其秦王的原位上又加封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台,使他位居諸王公之上。

當時,海內日趨穩定。他便開始把目光從武略轉向文治,研究起儒家經籍的治國之道。他在宮城西邊修建了一座文學館,專門用以接納四方的文士。

凡精曉典籍,長於儒學而前來投奔他的,他都授以學士的稱號。這些學士輪流值宿於秦王府,李世民每當入朝歸來或軍務閒暇,便與他們一起討論古籍中的經國之策,評議前代君主治政的得失,有的時候討論到半夜。

文學館中以原官兼為學士的,當時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姚恩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等,後薛收死,又補劉孝孫入館,號稱「十八學士」。為了給十八學士以隆重禮遇,李世民特地命人給他們繪下肖像,像下書寫各人的名字、爵位、鄉裡,並叫褚亮一一作出像贊。

如名列十八之冠的杜如晦的像贊寫道:

建平文雅,
休有烈光;
懷忠履義,
身立名揚。

姚思廉的像贊寫道:

志苦精勤,
紀言實錄;
臨危殉義,
餘風勵俗。

蘇世長的像贊寫道:

軍諮諧噱,
超然辯悟;
正色於庭,
匪躬之故。

李世民還命令把這些肖像、文字說明及贊語一一珍藏於書庫,以流傳後世。

十八學士所享受的這種榮譽,引起了各方儒生文士的極大羨慕。時人都以能夠進入秦王李世民的文學館為榮。人們對那些已經身在文學館的人,都稱之為「登瀛洲」。李世民的這種作法,既激發了人才的積極性,也培濟了他們的浩然正氣。使他們這些人才的智慧與德性,兼進同增,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正義與光明。

李世民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人才,實際上成了他後來奪取帝位、君臨天下的智囊團。他們不僅幫助李世民擊敗了對手,奪取了勝利,穩定了政權,而且還輔佐李世民達成了名傳青史、光耀千秋的「貞觀之治」。

(《舊唐書.太宗紀》)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