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名不見經傳 孝義感人寰

陸文


【正見網2008年07月31日】

元代,有位姓潘的青年,是富陽縣人。世代務農,幼年喪父,獨自和兩個弟弟在家侍奉母親。有時也外出替別人粉刷牆壁,編制竹筐,是一個技術很好的手藝人。

元成宗大德年間,江南發生了大饑荒,饑民們大批死亡,道路上滿是屍體。這位青年人小潘,覺得自己呆在家中,會找不到吃的,他想:「如果我最後沒有什麼糧食供給我的母親,那麼我們母子幾人都會餓死。與其在家中等死,不如利用我的強壯的身體,使我的母親,能稍稍延長活命的時間!」

於是他就把母親託付給兩位弟弟,自己則雇給一個回族人當傭工,然後稟告母親說:「孩兒我將要到錢塘江那裡,做幾個月的傭工,掙點錢糧養活家口,也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母親您不要擔心!」傭工結束後,那位回族人,又把他轉賣給遼東地區一個富貴人家當軍戶,派他代服兵役,戊守虎北口。恰逢皇帝發布詔令,說江淮地區的饑民有很多流離失所,禁止人們將他們到處販賣,所有逃亡的饑民,應全部讓他們返回故鄉。小潘這位青年因此得以回家。

他從遼東經過時,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後面跟隨著一名丫環。他便上前詢問情況,那位女子說:「我是淮河一帶出生的人,先前因為發生饑荒,父母親餓得沒辦法,拋棄了我,我先後被轉賣給好幾家,現在主人讓我回家。您是南方人,能帶著我一道回去嗎?」小潘同意了。

於是他們結伴而行,白天拿著飯瓢沿路討乞,晚上則睡在茅草蘆葦之中。小潘和那位女子,兩人雖然沿途流浪,相互親近,接觸也有很長時間,但是沒有一句話稍稍涉及到男女私事。

渡過淮河後,那位女子說:「我家住在通州,現在已經很近了。您為什麼不把我送到我們的莊子上呢?」等到女子回家見到了父母,大家都流下了眼淚,並站起來相互擁抱撫慰。這時,她的父母又詢問:「站在門外那位一同回來的青年,是什麼人?」

女子匯報實情以後,她的父母便熱情邀請這位小潘青年,讓他換了衣服,並置辦了酒肉表示慶賀。灑過半巡,她的父母手捧酒杯,跪倒在地說:「我們的女兒有幸保全性命,回到家鄉,沒有受到霜露、盜賊的侵害,都是因為您的幫助啊。現在我們的女兒還是處女,您的美好聲名,已經在江淮湖北一帶到處傳揚,就連我們這些孤陋寡聞的人,都聽說您了!而且您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母親不知道是否健在?遇到饑荒年景,鄉間必然流離失所,房屋也一定化為野草叢生的荒蕪之地。即使有兄弟,現在恐怕也不能獨自保全性命。我們家現在稍微還有一些園地田產,還能夠供給你一碗稠粥生活下來。我們的女兒,實際上就是侍候您的妻子啊。請您一定不要回去。」但這位小潘青年,斷然謝絕,他說:「我怎麼敢拿您的女兒 來為自己圖謀私利呢?我雖然地位卑賤,沒有讀過書,但也知道做人的道德準則,我不能娶您們的女兒為妻。何況我的母親,雖然年老體衰,但我想她還是能夠活下來的。萬一母親死了,我的兩個弟弟,或許有一個活著。現在我若不回家,那就是我拋棄了我的母親啊,我又怎麼能忍心安心居住在這裡呢?」

小潘於是就辭別回到家中。他的母親已經去世三年,兩個弟弟也死了。他便製作孝服追念親人。此後他就依靠自己以前的手藝,在鄉間生活,直至去世。人們都很感佩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