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天人合一觀〈二〉:陰陽學說

《黃帝內經》研究體會
治平


【正見網2008年08月29日】

陰陽五行的思想貫穿了《內經》的全部,《內經》的整體的醫學理論體系和觀點幾乎都是完全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之上的。

何為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

在宇宙很高的境界上,就有了陰陽。太極學說講「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的出現便是從兩儀開始的。老子的《道德經》中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

一為萬物之始,它是天地最初最大而混沌未分的一體。二代表陰陽, 即陰陽兩儀,天地合氣,由陰陽分化出天與地,也由於天地而化出陰陽,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而為三。[2]由陰陽而生化出萬事萬物與人,人處天地氣交中故形成三才,天、地、人。

老子在這裡將陰陽概括的如此之簡易,包括了陰陽的狀態以及陰陽的應象,調和的基本原理。

「何謂日醒」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4)《內經》中說:懂得了陰陽這一宇宙運行之基本道理,對任何複雜的現象都不會感到迷惑,會恍然大悟,會如酒醉後的清醒。

正所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2] 意思是說可以言說的道,就不是恆常不變的道。

第一節 陰陽的概念

在《內經》中,專門闡述陰陽五行的就有《陰陽應象大論》、《金匱真言論》、《陰陽離合論》、《陰陽別論》、《天元紀大論》等。

什麼是陰與陽,「水火者,陰陽徵兆者」。(1)用水、火來表示陰陽的屬性與其徵兆,以水火作為對事物進行陰陽分類的標準與依據,沒有比這個更有特點的了。

凡是具有外在,溫熱、明亮、向前、向上、無形、急速、光明、運動等火之特性的事物與狀態,皆為陽性。凡具有內在的、寒涼、陰暗、後退、向下、有形、遲緩、安靜等水性的事物與狀態,皆為陰性。

這裡的陰陽不是主觀虛構的,而是對自然界天地人實際存在的許多客觀的現像的觀察與概括。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所謂陰者,真藏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3)

「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人生有形,不離陰陽。」[1]

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大月和小月合起來三百六十天而成為一年,人體也與此相應。

天地陰陽的範圍,極其廣泛,在具體運用時,經過進一步推演,則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萬,再演繹下去,甚至是數不盡的,然而其總的原則仍不外乎對立統一的陰陽道理。

天地之間,萬物初生,未長出地面的時候,叫做居於陰處,稱之為陰中之陰;若已長出地面的,就叫做陰中之陽。

有陽氣,萬物才能生長,有陰氣,萬物才能成形。所以萬物的發生,因於春氣的溫暖,萬物的盛長,因於夏氣的炎熱,萬物的收成,因於秋氣的清涼,萬物的閉藏,因於冬氣的寒冷。

如果四時陰陽失序,氣候無常,天地間的生長收藏的變化就要失去正常。這種陰陽變化的道理,在人來說,也是有一定的規律,並且可以推測而知的。

參考資料:

[1].《陰陽應象大論》第五篇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老子的《道經》
[3].《素問・陰陽離合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