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概說(2)

胡乃文


【正見網2008年09月30日】

第二部分

三、什麼是針、什麼是灸

針灸,指的是「針」和「灸」兩件事。

「針」,從字面上看,就有使用金屬刺入皮膚中的意思。

「灸」,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就有使用火燒灼之意。還有「久」這個字的字形,也很像堆積的草的樣子,當使用「灸」的時候,就是以艾絨堆積成小堆樣,再用火點燃它。

針灸,自古就是很有效的治病、療病方式。所以古人有一針、二灸、三用藥之說。先考慮使用針、灸,最後才考慮用藥。

《黃帝內經》有:「今世之人,必齊毒藥攻其中,樗石針艾治其外」。認為治病的方法,就是「針刺治其外,湯液毒藥治其內」。因為人的放縱自己,所謂的「以酒為漿,以妄為常,縱慾以竭其精,多慮以散其真,不知持滿,不解御神,務快其心,過於逸樂,起居無節,寒暑不避」,故《針灸大成》云:「病多從內生,外邪亦易中也」。現代的病為什麼那麼難治?就是在內有內生之病,在外有邪氣叢生的外感之病。病已經在內了,沒有湯藥如何能治?這就是後世愈來愈注重湯藥的使用,而針灸之道也愈來愈少人知道了,所以一般人對中醫的概念就只有吃藥的治病方法了。

《內經》中就雲「南方者……,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針的種類,九種。為甚么九種呢?也有一定的理。原因是,中國的醫學本來就不是用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的。如果能用更高的理解方式,原來天地人都是互相相應的。

《靈樞九針篇》雲九針:「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終於九。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時,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風,九法野。九針者,聖人起天地之數,始於一而終於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之數。針之數應之,人之身形亦應之。皮應天,肉應地,血脈應人,筋應時,聲應音,陰陽應律,齒面目應星,氣應風,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九野。此天人相通之道也;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各有所主也。」

1)九針:就是?針(1)、圓針(2)、妣針(3)、鋒針(4)、?針(5)、圓利針(6)、毫針(7)、長針(8)、火針(一名燔針)(9)。圖一可以見到九種針的款式,序號1就是?針、序號2就是圓針,依次類推。

i)「?針」:它針頭似箭,用以治療頭、身、皮膚的邪熱病,只要將皮肉的邪氣治了,而不要深入而瀉了陽氣,這樣,自然邪正相安、榮衛之氣平衡、平和,病也好了。它的長度一寸六分,針尖鋒的部分很小,針柄卻有一寸半,用意就是淺刺。

ii)「員針」:員針的尖鋒部分是圓的,主治邪氣侵入「分肉」,用這種圓鋒來利導分肉,不會傷到肌肉的正氣,自然,病在分肉之間的邪氣會平復。

iii)「妣針」: 妣針的尖端不很尖,像黍粟那樣圓,是因為病情只在「脈」,只要把脈中邪氣排出即可,不要它深入而傷了肌肉。

iv)「鋒針」:這種針,現在用的很多,尖峰呈三棱之刃,有三個角形,似三棱形排成,現在就叫它「三棱針」,主要用以治療「時氣」、「溫熱」、「瘤邪」,凡是發在經絡,而壅痼不解的,以這種針刺出血來,將熱瀉出,榮衛就通了。

v)「鈹針」:鈹針的鋒末如劍鋒,四寸長,二分半寬,有開通之效。主要用以治療因為「寒熱相搏」而致之癰膿之病,一旦將大膿瀉出,病情就好。外科瘡瘍之類的病情,如果長膿,是滿痛的,現代醫學的方式,就是撒消炎抗生素類藥物;只要將膿盡擠出,保持乾燥很快就痊癒,這種針的作用就是這個目的。

vi)「員利針」:員利針的針末形尖如s櫻??哪┒松源螅??瀋硇⌒??ざ紉淮緦?幀D蓯咕?緦魍ǘ??樾辦畛??靡災瘟埔蛟誥?緄男樾八?輪?┍院妥咦⑿問降睦?詵繽床 ?p>vii)「毫針」:毫針的針尖有如蚊虻的嘴喙,長度一寸六分,扎針時,有微細徐緩的效用。主要作用是可以蠲除那些存在於經絡的,比較輕而淺的客邪。可以針刺患有正氣不足的病,久而久之能逐漸散去邪氣,寒邪病痹浮淺在絡的病皆可平復。

iix)「長針」:長針,顧名思義,它是很長的針,長達七寸,而它的鋒末很尖。主治內舍於骨縫關節皮膚腠理的虛陽邪,能深入除邪去深遠之痹病。

ix)「大針」:大針和「鋒針」類似,四寸長,尖鋒有點圓,粗而且大,可以瀉通關節,主治因為風、水等淫邪流溢於肌體所致之周身病,關節瀉通了,氣也通了。


圖一(九針式)

2)艾灸:使用「艾絨」,捻成很小的椎狀艾炷(圖二)置放於穴道上方,用火點燃,可以讓火的熱力從穴道傳輸進入體內,達到治病的效果。艾絨就是用乾燥且置放很久的艾葉(叫作「陳艾」),去掉其中的葉脈而做成的。後來的發展,使用各種灸法,有前述的直接「艾粒灸」(圖二),也有間接的「隔物(例如隔姜、隔鹽、隔蒜、隔藥……)灸」(圖二),也有利用搓成條狀的艾絨,隔開一個空間,在穴道的上方向穴道加熱刺激的灸法,稱為「艾條灸」(圖三)。

灸法:

i)艾炷灸

又分為直接灸、間接灸二大類:

直接灸,又分為瘢痕灸、無瘢痕灸兩種。

間接灸,又分為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等。常用的間接灸法舉例:

隔姜灸,以姜切薄片,安艾炷於薄片上灸之。明.楊繼洲《針灸大成》云:「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張介賓《類經圖翼》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之後,因為取材的方便性,使用這種灸法的作者也相當的多。

隔蒜灸,以獨頭蒜切薄片,安艾炷於薄片上灸之。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已經見到這種灸法,宋.陳自明《外科精要》稱其為「隔蒜灸」。這種灸法,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先找到癰疽的頭,以濕紙覆於癰疽上,紙先干之處即是「結癰頭」,再以大蒜切成片,安於其上,用大艾炷灸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也有另一種叫「隔蒜泥餅灸」,其法:「若十數作一處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


圖二(直接間接灸)

ii)艾條灸,將艾絨混合藥物,捲成條狀外覆以薄棉紙,於使用時點燃吹滅,以微微的艾火在穴位上,取得溫穴的目的。舉例「雷火針法」:

雷火針法,又稱為「雷火神針」,雖然名為「針」,其實是艾灸條。歷代有很多的配方,大意為除了艾絨之外,還加上一些走竄、溫暖之藥混合,外面包覆棉紙,呈條狀,用時在穴位上方,以溫熱穴位的方式治病。明.《本草綱目》:「雷火神針法:用熟蘄艾末一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雄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厚紙裁成條,鋪藥艾於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時於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於患處,熱氣直入病處。」明朝《針灸大成》中對這種針法描述更詳細。


圖三(艾條灸)插在這裡

iii)溫針,是在針上加艾灸。在已經插入穴道的針柄上面,置一小團艾絨,點燃艾絨,取得在針上溫熱穴位的作用。這種方法,在《針灸大成》中有描述它的具體使用法,卻對其功效沒有正面的說法,只說或許可能有效。略述之:「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於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者,或有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