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朱秦尤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1月16日】

朱 (ㄓㄨ )。(zhū)

【歷史來源】

1、出自曹姓,為帝顓頊之後裔。

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子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生有六個兒子。其中,五兒子名安,曹姓。周武王滅商後封曹安的後裔曹挾在邾國(今山東曲阜附近)。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子孫去邑以朱為氏。朱挾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此支朱氏世居沛國相縣,是為江蘇朱氏。

【郡望】

1、沛郡:漢高祖將泗水郡改名沛郡,東漢時改名沛國,東晉時復為郡,轄境相當於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及江蘇省沛縣一帶。

【堂號】

1、沛國堂:朱。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歷史名人】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開國皇帝。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個夢,夢中有一個神仙給了她一粒仙藥,放在手中閃閃發光,於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親從夢中驚醒,但是仍余香滿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屋,時值夜晚,紅光從屋中射出,鄰居見後,以為失火,忙奔走相救,結果是虛驚一場。

明朝初建立時,朱元璋實行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並鼓勵開墾荒地,同時開發了邊疆,也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他即位後,在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在牆上還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朱元璋最關心的事,就是自己可否永保江山,他知道劉伯溫是深明數理的道中之人,便想向劉伯溫詢問有關將來的事情。有一天朱元璋在內殿吃燒餅,剛咬一口,忽聽劉伯溫求見,於是他用碗扣住燒餅,待劉伯溫進來,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而劉伯溫十分準確的講是被皇帝吃過一口的燒餅,朱元璋十分佩服,便向劉伯溫詢問未來的事。而朝代更替自有定數,天機更不可輕泄,但是朱元璋畢竟是帝王,劉伯溫不好推託,於是他便作了一首似明非明的詩歌,因劉伯溫面君之時正巧遇太祖吃燒餅,所以稱之為《燒餅歌》。

 秦(ㄑㄧㄣˊ)。(qin)

【歷史來源】

1、秦姓源自嬴姓,即秦王嬴政的祖先。

上古皋陶的後裔非子善於馴馬,被周孝王封為秦地首領。後來,非子後裔秦莊公屢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討伐西戎、保護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被封諸侯。襄公東遷,正式建立秦國,開了秦姓輝煌之先河,後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國力大增,遂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時,秦終於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可惜,秦僅歷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孫後來都以國名為姓,以紀念自己家族的輝煌歷史。

2、另有一支秦姓,源於姬姓。

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繼承封地,食采於秦邑,他的子孫便以邑名為姓。這一秦姓,兩漢時期非常活躍。

羅馬人到中國定居後改姓,也是秦姓的一個來源。羅馬古稱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歸,以秦為姓,後融入中國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謁過孫權的商人秦論。

【郡望】

1、太原郡:
秦莊襄王四年(西曆前246年)初置,轄境約在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2、天水郡:
天水,今甘肅通渭;南陽,今河南南陽;金城,甘肅蘭州;下邳,江蘇邳縣;潁川,河南許昌。

【堂號】

天水堂: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歷史名人】


秦始皇

秦始皇(西曆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故氏趙(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是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十三歲即王位, 二十一歲時在故都雍城正式登基,三十九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

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統一工作,創造出“秦篆”,又稱“小篆”,而程邈制定出“隸書”。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我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此外,還統一了法令、貨幣和度量衡標準。

丞相李斯請求秦始皇下令禁止私人辦學,並把不是秦國的典籍全部焚毀。焚書的第二年,有兩個方士,背後議論指責秦始皇兇殘好殺。秦始皇知道了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便把咸陽的書生都抓起來拷打、盤問,這些書生被迫屈打成招,秦始皇命令把這些書生全部處死。扶蘇替他們求情,反而被秦始皇大罵了一頓。監斬官看到秦始皇怒氣衝天,就把這些書生全部趕到一個深坑中,用石頭把坑填滿,將這些書生活活坑埋了,總計有四百六十多人。

秦始皇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千方百計的尋求仙丹妙藥,他出巡總是到海邊去,因為他聽說神仙總是在海邊出現。他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藥,著名的徐福東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現在,日本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一代天皇。

尤(ㄧㄡˊ)。(you)

【歷史來源】

1、尤姓系承晡季 源起河南汝南。

尤、沈的淵源,是見諸宋代學者李綱所撰的《梁奚谷漫錄》:“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

由此可見,五代時期福建姓沈的人,為了避諱當時潛立為閩王的王審知的名字的讀音,就把沈字的水旁去掉,改為尤姓。於是,開始有了“尤”這個姓氏。

尤姓既然是出自沈姓,則其來源當然也跟沈姓一樣,是黃帝的後裔。根據《姓纂》的記載,沈姓是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為食采於沈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發源地自然也是三千年前的沈國。當時的沈國,現在的位置就在今河南省汝南縣的東南,以及安徽省阜陽縣西北一帶的地方。

大約於1000年以前在福建出現的尤姓,後來又自福建繁衍出來,成為了江蘇吳興一帶的望族,因此,尤姓人家,以福建和江蘇兩地最多。

【郡望】

1、吳興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今吳興)。相當於現在浙江省臨安、餘杭、德清一線西北一帶地區,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堂號】

1、吳興堂: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歷史名人】


尤袤

尤袤,字廷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年號樂溪、木石老逸民,宋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四日生於無錫一個書香門第中。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尤袤自小受家學薰陶,五歲能為詩句,十歲有神童之稱,十五歲以詞賦聞名於毗陵郡(今常州,時無錫屬毗陵)。

尤袤於紹興十八年(1148)舉進士,任泰興縣令。當時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泰興處於南宋邊區,金兵時常入侵,“縣舊有外城,殘於寇”。尤袤上任後,一面為民請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領軍民修城廓。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兵大舉南侵,揚州、真州(今儀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興以有城得全”。

許 (ㄒㄩˇ)。( xǔ)

【歷史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西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封伯夷的後人文叔與許國,稱為許文叔。舊址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春秋時為鄭,楚等國所逼,前533年遷都葉,前524年遷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峽縣 ),前524年遷容城 (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為楚國所滅,其後代逐有“許”氏。

2、傳說帝堯時許由的後代。歷史上並無證實記在此人,為神話人物。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於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郡望】

1、高陽郡:戰國時高陽邑,北朝後魏初置青州高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市西北。

【堂號】

1、高陽堂: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歷史名人】


許慎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許慎曾擔任太尉府祭酒,師從經學大師賈逵。

他歷經21年著成《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歸納出了漢字540個部首,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是我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1800年來唯一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我們今天研究古文學和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

《說文解字》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於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可以說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說文解字》吸取前輩的研究成果,成為一部研究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系統的專著,不但對於後人研究語言文字學、文獻學,是唯一的經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遺產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階段。    

什麼是“好”?《說文解字》:“好,美也。從女、子。”那麼“美”是什麼呢?《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美”字是由“羊”字和“大”字組成,羊大則肥美,羊大則肉甘味美。所以,“好”字的本義是“美”或“善”。“好”字的本義是從父母認為自己的子女就是“好”,就是“美”,就是“善”而來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