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8月29日】
暨(ㄐㄧ?)。(jì)
【歷史來源】
1、以封地名為姓。彭祖的後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後代有些被封在暨(今的江蘇省江陰縣東莫鄉城),也有說法在常熟市。於是他的後代子孫便以封地暨為姓。
2、出自於概氏所改。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為姓。後來為避仇而改為暨氏。加上又有其它姓中有的為既姓,而既與暨兩字互通,經常混用,因而有些誤改為暨氏。
【郡望】
1、餘杭郡:本來是秦朝的會稽郡所管轄的餘杭縣。東漢的時候又隸屬於吳郡。南朝陳在此設置錢唐郡,隋朝的時候改名為餘杭郡。在今天的浙江省境內。
2、渤海郡:西漢時期設置。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堂號】
關內堂、旌孝堂:晉朝時期的暨遜,被封在關內,稱為關內侯。他很孝敬父母,於是朝廷為了表揚他的孝行,在他的門前立了一塊牌坊旌,所以又叫做「旌孝堂」。
【歷史人物】
暨艷,字子休,三國時期吳國吳郡人也。張溫引致與孫權,為選曹郎,官至尚書。
暨艷性格狂狷嚴厲,孤高自傲,好發清議。他見到當時官場、郎、署各處官吏,混濁淆雜,多數品德不合宜,辦事不盡心。所以全力整頓吏治,就想核定、審查他們的善惡,品評他們的好壞,是賢是愚、為人處世的原則,是否異同、是否一貫。
於是上書彈劾、發言攻擊數百官僚,又訂出標準核選三署吏職,結果大都被貶就下,降低、減損職位數級,而能守舊不動階級者,不到十分之一;其他居其位而貪污卑鄙,志節污穢者,都降為軍吏,安置在各軍營府署供職,以此處罰之。
一個尚書能擁有如此大的權力,沒有孫權的支持是做不到的,而他所動到的是江南的士紳豪族。所以這群土豪劣紳早就憋不住了,於是「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怨恨憤怒之聲積壓已久,毀謗誣陷的言詞四處傳播。)孫權最後還是扛不住江南豪族的壓力,賜暨艷、選曹郎徐彪都自殺,並以「張溫宿來與艷、彪同聲一氣,數次交流書札」為理由,將張溫下獄。
居(ㄐㄩ)。(jū)
【歷史來源】
出自於杜姓,以祖名為氏。周大夫杜伯的兒子在晉國作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孫於有的便以邑為姓。晉文公提拔他的後人先軫為中軍元帥,職掌國政。先軫曾經率領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他的兒子先且居,後來繼位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於是變得很有名,他的子孫於是有以他的名字中的居字作為姓氏。
【郡望】
1、渤海郡:西漢的時候置郡。位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2、信都郡:是戰國時期的趙地。漢宣帝時改為信都國。故城在今天的河北省棗強縣東北。
【堂號】
1、湘侯堂:漢代居翁,時任南越桂林監,當他聽到漢兵攻破了番禺,於是他趁機策動歐駝氏40多萬人投降漢,因為這件事情被封為湘成侯。
2、瞻毖堂:明代的居仁,他的學問很精深,行為也很端正。洪武初年,朝廷因為他的品行征他出來作官,他不去。在家隱居,種竹子,成天讀書度日。晚年的時候,他自號「瞻毖」。這個號的寓意為看著綠色的竹子自得其樂。
【歷史人物】
居節(約1524→1585年後),字士貞,一作貞士,號商谷、西昌逸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時從文嘉學畫,文徵明見其運筆,驚喜之餘,遂授以法,為文徵明高足弟子。
居節擅長於書法繪畫。他的父親在織造局任過職,因此他家隸屬於織造局。有一次織監孫隆召見他,他不肯去,孫隆很生氣,抄了他的家,將他逮捕了。出獄後,他居住在池塘邊,以作詩自樂,後來窮困而死。他的詩作頗佳。
衡(ㄏㄥ?)。(hé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伊姓,以官名為姓。商湯有位賢臣叫伊尹,因為在滅夏過程中有功勞,商湯封他為尹(宰相),並封個尊號叫「阿衡」(阿指的是倚,衡指的是維持,合起來指的是「國家的倚靠」)。後來伊尹的後代子孫就以伊尹尊號中的衡字為姓。
2、出自於姬姓,以祖字為姓。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建立魯國,他的後代有公子衡,因而世代子孫便以祖上名字命姓。
3、出自於改姓,以地名為姓。三國時,曹操於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紹的幾個兒子後來自相殘殺,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隱居避難,以居住地名為姓。
【郡望】
1、雁門郡:戰國時趙武靈王置郡,秦、漢沿之。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
2、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南)。相當於現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堂號】
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賢相,商湯伐桀滅夏,伊尹之功居多,湯王尊稱他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湯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歷史人物】
衡咸:東漢學者。他博學多才,曾經在當時最有辯才的學者五鹿宗門下學習。精通經史,辯才過人,並當過王莽的講學大夫。
步(ㄅㄨ?)。(bù)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封邑為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叔虎,他有三個兒子,稱、芮、義。義後來生了揚,揚被封於步邑,人稱步揚。他的後代便以邑為姓。
2、出自於北方鮮卑族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步鹿根氏,入中原後逐漸與漢文化融合,後來改為單姓步。
【郡望】
平陽郡:三國魏正始八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設置平陽郡,治所在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註:據《姓氏考略》與《郡望百家姓》中記載,「步氏望出平陽。」
【堂號】
臨湘堂、寬宏堂:三國的時候,東吳步騭性格寬宏大量。開始的時候隱居於江東,種瓜自給自足,晝夜讀書,勤於鑽研,博研藝道,無不精通。孫權知道後拜他為討虜將軍,後又召為主記,遷將軍左護軍,封為臨湘侯。孫權稱帝後,拜為驃騎大將軍。他前後推薦的人才,提拔埋沒的人才,解救受患難的人才很多。當了丞相以後,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和平常的書生一樣。
【歷史人物】
步騭(西元177 ― 248年),字子山 。三國時代,徐州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官至吳國丞相、 臨湘侯。
步騭乃東吳丞相。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四體,夜誦經傳。
當時孫權為討虜將軍,召騭為主記,除海鹽長。權為徐州牧,以騭為治中從事,舉茂才。建安十五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明年,追拜征南中郎將。
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假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震,士燮供命,南土始平。益州大姓雍貽等殺蜀所署太守正昂,與燮相聞,求欲內附。騭因承制遣使宣恩撫納,由是加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又奔長沙、討益陽,屯漚口。黃武二年,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號後,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是歲,都督西陵,代陸遜撫二境。騭勵太子拔能人為賢。後騭上疏,論親賢遠佞斬呂壹,帝悟而斬之。赤烏九年,代陸遜為丞相,猶誨育門生,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在西陵二十年,鄰敵敬其威信。十一年卒,子步協承嗣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