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未來科學與文化」講座徵文】美在「天人合一」裡

沉思


【正見網2009年10月06日】

根據文獻記載,古代聖賢即告訴我們天、地、人,萬事萬物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到了漢朝的董仲舒,更明確的在《春秋繁露》裡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根深蒂固的植入中國的古代文化之中,古人的思想、行為方式以及反映到各行各業,也無不體現著這一理念,誰都明白「天時」、「地利」、「人和」才能交織出世間一切的昌盛與順遂,這即是《易緯》所言:「父天母地以養人」的真意。

天地自然──上蒼的禮物

古代的人,胸臆寬廣:心地單純,沒啥奢求;謙沖認命,隨遇而安;淡泊守分,敬神畏天。因為一切生活環境、起居供需、器材仰賴……等等,全取之自然、用諸自然而最後又回歸自然。每天自睜眼的那一刻起,到深夜闔目的那一瞬間,所接觸的種種,全是上蒼的賜與,都是老天的饋贈!

這道理無須滿腹詩書,不必深究鑽研,用不著皇帝官吏、封疆大臣來解說,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辛勤勞動的漁樵們,談起來可是頭頭是道、條分縷析,不容你矯飾辯駁的!因為他們整日盤桓其中,深諳個中況味啊!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杜甫絕句裡,展現的是大自然中春光萌動的韻律:司空見慣的鳥、鷺、柳、天、住屋門窗,可視線所及的空間卻是寬廣、浩渺無比──西面是千秋積雪未溶的山嶺;東邊停泊著的是遠自萬裡外的江蘇行駛過來的船??呀!以小見大,以狹喻廣,多宏大的襟懷哪!

「茅檐常掃淨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深入體會王安石的《茅檐》詩,你會愛極了這靜居大千一隅的茅草房子:無苔少塵、花木扶疏、小徑隱密;田邊環繞一灣綠溪、正對著門口的是兩座青翠的山容。由點而面、由近及遠次第展開,意境廣闊!

信手拈來的兩首詩,只為證實古人一生都在自然的懷抱裡生老病死、休養生息、徜徉領略而不離不棄;按著宇宙的規律、四季的更迭、環境的變化而耕作過活;全心全意的依附在自然的節奏中活得有滋有味。雖然靠「天」吃飯,可「天公疼憨人」的!你只要本本分份、安分守己,無貪求無妄念,上蒼會呵護你的!老天會照看你的!你的收成會夠溫飽的!

*線條之美

而這上天的傑作──自然,所展現給人的,可是處處都美啊!

長河上,落日的倒影,是微微晃動的大「之」字形線條;樹蔭下,斑剝的葉影兒,是陽光篩瀝下的細碎線條;方正的稻田,欣欣向榮的秧苗,是浪花的線條;牆角一隅,百葉窗的陰影,是縱橫平行的線條;那荷塘裡,急促的陣雨,是笑開了圓臉的線條;春郊野外,剛冒出的柳葉兒,是斜飄的線條;霓虹燈四處流竄的路徑,是五彩繽紛的線條;那傷心少女臉頰上的淚痕,是曲直交錯的線條;而那建築物的每一面邊緣,是筆直的線條……

錯綜複雜的線條,組成了那「海納百川」的壯觀,相反的,人要簡單、純真方能擁有如海一般「有容乃大」的胸襟!生活中處處充滿線條!只要能放得下現實中所有的牽、掛、冀、絆,你的藝術細胞,就能發揮潛藏的作用,讓你領略那單純的「線條之美」!

*對比之美

黝暗厚重的岩石,襯托潔白靈動的瀑布;寬廣浩大的水面,凸顯嬌小惹眼的昆蟲;四周的深沉烘托飛泉的雪白;雷鳴般的流速襯出蝴蝶的定靜。這就是「對比之美」!那靜態感與動態美相得益彰!

那氣勢磅礴的瀑布,日夜沖刷、飛濺,一刻不得停頓,也許它正私心羨慕那蝴蝶的安祥寧靜與自在,可那是無法逾越與辦到的。也許這毫不起眼的昆蟲,正定定的震懾于飛泉的永不止息和奔馳不懈而心嚮往之,但那是絕不可能實現的事。

明白了這些,自然心平氣和、不忮不求,也就不慍不火,知道冥冥中自有定數,隨其自然:沒有了爭鬥、沒有了攀比,則大小、強弱於我何干?照樣活得自由自在!不用羨慕別人,你也是別人羨慕的對像;用不著妒忌人家,你不也是人家妒忌的目標嗎?

* 寂靜之美

別視我為寒林,別認為這兒蕭瑟!每一根樹枝都訴說著一季的風華,每一株樹幹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別看我孤單,別認為我寂寞!只不過脫卻華服、沉睡一季,儲蓄那甦醒後再出發的活力;繁華過後,只剩崢嶸姿態,請別為我嘆息!那只不過是為洗淨自己,來年好換上春裝;落葉盡逝,只余殘枝禿干,不要為我惋惜!那只不過是按著自然規律,轉眼又成新林!

逃避不了城市的喧囂嘈雜?來個賞心的鄉村之旅,享受片刻「寂靜之美」,調整心態再衝刺!掙脫不掉身心的疲憊傷痛?來段獨處時光,放空雜念、打坐冥想,咀嚼瞬間的「寂靜之美」,休憩過後再努力!揮之不去紅塵的虛假浮誇?來個洗盡鉛華、掙脫束縛,品嘗剎那的「潔淨樸實」,還原本相!糾纏不清人間的勝敗得失?來個跳脫超越、沉澱思緒!輕抿那短暫浮現的「寂靜之美」,反觀內省後,蓄勢待發!

別在意年華老去、體衰發白!那只不過是人生四季裡的休閒、沉潛階段,享受「寂靜之美」的同時,也為另一種旅途的開展做準備!凡事正面看待,往好的方向思考,如此一來,生活中處處是美!人心裡善念浮現!

* 朦朧之美

那群山間輕挪緩移的煙嵐,江上迅速升起的裊裊晨霧,天邊舒捲自在的白雲,以及密林中飄浮不定的潮靄……;那斜伸而上的青石板路,隱沒在雲霧繚繞之中而不知所止;所有的花草樹木,全浸潤在厚重的煙嵐霧氣裡,潮濕而朦朧,夢幻而幽渺;還有那幾綹似有若無,宛若緩步穿行的「雲帶」,有意無意的打破了四周的靜寂,引領你在漫山的迷濛裡,與雲霧同醉,共煙嵐起舞。人間?天上?是耶?非耶?那是「朦朧之美」!

因著煙嵐雲霧的陪襯與烘托,四周的景物顯得變幻莫測而無比神秘!也因著煙嵐雲霧的飄忽、簇擁,賦予四周景物光怪陸離的色彩與樣貌!更因著煙嵐雲霧的遮掩、隔絕,拉遠了四周的景物,遠距離欣賞不見細節與瑕疵,而造成了夢幻般的想像、而形成了視覺上的「朦朧之美」!

或許,因著以往朦朧中產生的諸多美好印象,而能化解最終由於過多接觸而衍生的格格不入!可能,為了那過往中夢幻似地加色添彩,而包容了如今才發現的完美中的小缺失!也許,遠距離欣賞造成的朦朧之美,用於與人交往或待人接物上,就能消弭矛盾、紛爭於無形吧!也或許,「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以賦予此種新意?

那朦朧中加上想像的美化,對方的美好、對方的優點、對方的長處,因長久停駐而熟悉,也就能沖淡近距離發現的不好與欠缺,而擴大自己寬容、忍讓的心胸。多看對方的長處,少計較別人的短處,未始不是一件好事,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不必那麼較真,就不會出現尖銳的對立場面,更不會有錙銖並較的狹窄度量啦!這是大自然「朦朧之美」的景象,所提示予我的新啟示與新思維。

天人合一的妙諦

自然界的一切,是那樣的怡人,是那般的美,總讓人感到輕鬆舒暢,心曠神怡!它隨時張開雙臂,歡迎我們投入它的懷抱;它處處敞開笑顏擁抱樂於接納它的人!只有拋開俗務,方能不受干擾;心無滯礙、執著,方能領略這份情趣!雖在人境,卻不染於世俗,心中一片澄明,也就能領略那天地山川的永恆!不管時光快速流轉,不管世事複雜變幻,太陽依舊在山後悄然升起,月兒仍是在江中緩步沉沒!這些許久以來,從不曾改變!千萬年後,依舊如斯!山和水、天與地、花及草,一直靜默的沐著晨曦,照著星輝,誰能欣賞它的美,誰就是主人!誰能讀懂它的美,誰就置身於「天人合一」的境界中!

古時,人們對大自然的吟詠謳歌,對大自然的敬畏珍惜,處處體現,而且大都保有與萬物相通的純真童稚之情,作品充滿了童趣與敏銳的觀察。因而古人都能感知萬物皆有靈,能相互以一種人眼所看不見,人耳所無法聽聞的方式,彼此溝通、表達和相知相惜。同時那生生不息、無處不在的天機,也促使人塵慮大消,因而回歸自然後就能開啟智慧,懂得大自然自有他獨特的語言模式,自有他別樣的展現方法,你只有用最純真的天性,最誠敬的態度,才能用你的「心」去聽出來,才能用你的「心」去看懂他,這就印證了「天人合一」的妙諦。

結語

上蒼的安排神奇無比,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無所不包與無所不容,你不得不讚嘆老天的絕妙智慧!大地哺育一切,天生萬物各得其所,不論生命長短,總能活得適時適性。一切都是這麼均衡,一切又顯得如此奧妙無窮!宇宙中必定有一個萬能的創世主,精心醞釀、細心擘劃而成的!打亂它,不就違反自然法則、宇宙規律了嗎?

人原來不必刻意關注於自己的存在與否,大自然從不排拒什麼,總是默默擁抱、無私庇護、無聲滋潤與養育。人的「自絕」於自然和「自外」於自然都是多餘而愚蠢的。在他的懷抱裡,沒有潛在的威脅,能毫無顧忌的敞開心扉,讓先天深藏的本性表露無疑。

是人,自絕於神的呵護;是人,推拒自然的羽翼!破壞上天的安排,自以為是;不知利用有利的條件,在無垠的天地自然中享受與發展!而是擅自破壞、非法抑制、打亂配套、擊散環節而不自知!無知的認為人定勝天,招致的結果,就是生存環境的解體與無盡的天災人禍!是人,自作孽,不可活,讓老天不再疼惜呵護!

其實這些天地自然的賜與,你只有仰望、謙卑面對,純正取用,而不是明知不可而為之,那就適得其反了!天、地、人三者之間如果達到和諧無間、平衡無虞的話,在人來說,則與天地同壽;在天呢?就呈現出星系的運行軌跡無誤;在地,那就是風調雨順、萬物繁茂、五穀豐登;而人類社會就能達到「是故謀弊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做,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運大同篇》)的境地。

雖然這個世界如今怪象頻仍、禍亂未已,但只要人人體認到天人合一的妙諦、天人合一的美,不再麻木無知的放任自己與旁觀他人的恣意毀壞環境,而是用心認識、積極參與彌補,並立即改變自我、自私的觀念,我想這個將頹的人間,仍有恢復原貌的機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