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劉統勛除惡薦賢

秦如初


【正見網2009年10月12日】

劉統勛(1699―1773年),清代山東諸城人,字延清,號爾鈍。雍正進士。乾隆時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曾多次察看黃河、運河工程,均能革除積弊。又四任會試正考官。有《劉文正公集》傳世。

一、懲惡

劉統勛監督河南黃河工程期間,一天晚上他走出駐地,微服私訪,步行河岸,看見幾十個用大車送秫杆的老百姓,都露宿在河旁,人和牲畜都疲憊不堪,有的大人和孩子相對而泣。

劉統勛詢問是怎麼回事,那些人回答:「我們是某縣的老百姓,離這裡有三天的路程,奉縣官的命令,運送秫杆到這裡。可是負責收料的某官員,每車索錢數貫。拿不出錢,便拒絕收料。我們都是窮人,哪裡來的錢?在這裡滯留已近十天,所帶的盤纏已經花完,打算逃跑又走不了,所以在這裡哭泣。」

劉統勛聽後半信半疑,後來靈機一動,告訴他們:「我也是來送料的,與某官手下人是老相識,一會兒便能將料繳完,現在我替你們去繳。」說完便趕起一輛車前去。到了收料場,拜見了某官員。某官員見劉統勛面色細潤、衣著整潔,便斷定他是鄉間富紳,於是加倍索取,共計索要十餘貫錢。劉統勛略與之爭辯,某官員便大發雷霆,命令隨從揮動皮鞭將其驅走,並將其牛車扣留。

劉統勛一見該官員的所作所為,比老百姓反映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便急急趕回駐地,一面命隨從官員,手持令箭,綁某官員前來,一面召集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員們,前來開會。

不一會兒,某官員被押到駐地,劉統勛略加審問,即令推出候斬。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員,紛紛長跪,為其請罪求恕。

堅持了好久,劉統勛才命令將某官員押回,罰以大杖數十板,再戴上重刑具,沿河示眾。革去官職。

各料場官員,驚恐萬狀,從此對來料隨到隨收,再也不敢欺壓百姓了。

二、薦賢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為了宣揚他的文治武功,決心要編纂一部囊括中國古今圖書典籍的大叢書。在規模上,不但要超過康熙、雍正時編輯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而且要超過明代的《永樂大典》(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他要創中國亙古未有之偉業。

可是,中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書籍浩如瀚海,若想成此大業,非有學識淵廣、博聞強記而且年富力強的奇才,不足以擔此重任。

乾隆思來想去,將朝野的文人學士一個個地排隊,確信東閣大學士劉統勛,能夠擔總裁之任,並由其他大學士以及各部尚書協理,總裁、副總裁一班人馬,均已落實,只是總纂一職,卻無人能夠勝任。

這天,乾隆皇帝又把劉統勛召進宮來,商議由誰來擔任總纂一職。乾隆皇帝嘆道:「自來兵家常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編纂《四庫全書》一事,乃千秋偉業,比疆場征戰更難啊!朕沉思已久,難道以中國之大,竟無一人堪當此任嗎?」

劉統勛早就有心想在皇帝面前舉薦自己的門生紀曉嵐,但不敢冒然從事。紀曉嵐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漏言」案,被充軍發配新疆,正是乾隆帝親處此事。於是,劉統勛慢吞吞地說道:「聖上乃真龍天子,當朝以後,天下太平,四夷咸服,可謂國泰民安,萬民樂業,為曠古未有之盛世,文治武功皆勝於往昔,今聖上創千秋之偉業,成萬世之宏章,地輔天助,定早已降下堪當此任的輔臣。只是老臣愚鈍不慧,不敢貿然薦舉。」

乾隆從劉統勛的話中,聽出他已物色好了人選,便催促說道:「看來你心中已有人選,何不快快奏來?」

劉統勛見乾隆催促如此急切,欲擒故縱,更不肯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笑道:「哪個朝代都有傑出的人才,但往昔各代皆不可與國朝相比。依老臣看來,堪當此任者已侍奉聖上多年,也深得聖上垂愛,只是這位才子遠離聖上幾年,聖上一時想不起來罷了……」說到這裡,劉統勛又故意十分惋惜地嘆了一口氣。

乾隆看劉統勛胸有成竹而又有意繞彎子,便又催促道:「老愛卿,此人是誰?請快快講來!」

劉統勛這個時候才說:「聖上操勞國事,日理萬機,此人又久居邊塞,所以聖上一時想不起來啊!這人就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當過侍讀學士的紀曉嵐啊!」

乾隆聽劉統勛這麼一說,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後問:「老愛卿,難道你是有意為他說情來啦?」

劉統勛連忙下跪,說:「聖上明鑑,臣蒙聖上恩寵,處以高位,自當鞠躬盡瘁,報效萬歲隆恩。幾十年來,臣以國事為重,忠心耿耿,今聖上求賢若渴,臣若知而不言,埋沒了人才,豈非罪在不赦?臣嘗思古人尚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今吾皇萬歲,乃賢明聖主,廣開言路,故而老臣敢直言以陳。紀昀雖是臣的門生,但他更是聖上的寵臣。中進士之後。他恭敬侍上,深得聖上嘉許。此後坐『漏言』案發戍烏魯木齊,乃聖上英明,愛惜英才,免其死罪,寬大至極。他在西域軍中也勤奮不已,並深為往事愧悔,一旦赦免回京,定能不負聖上隆恩!」劉統勛謹慎奏來,入情入理,乾隆聽著不由得頻頻點頭。

這三年的時間,內廷中沒有紀曉嵐往來走動,乾隆總感覺缺點什麼,遇有許多事情,時常在想:要是紀曉嵐在朝中就好了,尤其在詩、聯、屬和之時,更感到如此。但乾隆也有他難言的苦衷,不好將紀曉嵐馬上召回京城。自從動了纂修《四庫全書》的想法之後,乾隆也在想,由紀曉嵐主持總纂,恐怕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了。現在劉統勛奏請,正中下懷。乾隆於是順水推舟,說道:

「看在老愛卿的面上,朕赦紀昀回京。」

於是,乾隆頒下詔書,要紀曉嵐火速回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六月,紀曉嵐回到了北京,成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

《四庫全書》的編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間的一樁盛舉。對劉統勛來說,他於《四庫全書》最大的貢獻,倒不在於他擔任正總裁,而在於他推薦了一個很好的總纂官。因為,劉統勛此後不久,就去世了。若不是劉統勛推薦、起用紀曉嵐,那部《四庫全書》的前景究竟如何,便在未知之數。

所以,古人嘆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

(事據《清史》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