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

詩旋


【正見網2010年05月27日】

從小我就酷愛唐詩。但由於在中共極權的環境裡長大,當時並不懂得神傳文化的深刻內涵。自從修煉大法以後,才對詩的意義有了完全不同的體會。真善忍法理為我展現了詩之美好悠深的境界。

沒修煉時,我常常感到困惑,為什麼古人能寫出這麼好的詩?百思不得其解。

師父在一次講法中說到,「越往上去不但這個形像美好,思想也得純淨美好,存在的方式,言談舉止,動作都會發生變化。他們講出的話象詩一樣,這還是一定層次中的狀態。那更高層次更美好。」(《瑞士法會講法》)

當我讀到這時豁然開朗。甚至有一次,我在讀一段法時,師父為我展現了這幾句法象詩一樣美,時間好像還不到一秒鐘,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我當時不太明白為什麼。現在我明白了,這是我的使命之一,用詩來證實大法!用詩來記載這個不會再有的歷史瞬間,用詩來讚頌師父,讚頌大法!

隨著修煉中對法認識的不斷提高,對自我和名利的逐步捨棄,以及相當數量的寫詩的實踐,慢慢的對寫詩的認識有了一個飛躍。筆者想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詩之美:詩中有畫

詩中有畫,筆者理解,這是詩之美。唐朝詩畫雙絕的王維被古人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的一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妙哉,多麼幽靜的一幅山水畫。它可以把讀者帶入另一個境界,那是一個很靜,很廣闊的空間。

又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又表達了一種意境之美。

其實筆者也不敢妄加評論,只能意會也。

在正見詩苑裡,也可看到這一類的佳作。

二、詩之韻:行雲流水

詩如行雲流水,筆者理解,這是詩之韻。而詩仙李白的詩作就如行雲流水,浩然大氣,無人可以超越。

所謂的行雲流水,筆者以為,就是寫出來的詩,好像沒有修飾的痕跡,渾然天成。

杜甫稱李白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例如: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好一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真是「天然去雕飾」,氣勢磅礴。

又如: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真是神來之筆,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三、詩之寓意深長

寓意深長的詩是非常難得的。這種詩是多層面的,甚至包含前面的兩種手法。

例如,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這種詩不但詩中有畫,如行雲流水,並具有恆古雋永的深刻內涵。

四、詩之境界

詩反映了一個詩人的內在境界。在正見詩苑中,成百上千首詩詞生動的再現了大法徒的修煉境界。而這個境界是從大法修煉中得到的,所以其境界是很高的。筆者在這裡,看到的是層層宇宙的不同境界,從詩中看到師父救度眾生的洪大慈悲,和大法弟子在世間證實大法的輝煌歷程。眾多的修煉人用詩的語言記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瞬間。

放眼看去,正見詩苑,繁花似錦,滿園春色關不住。文人雅士,高聚一堂,似曾相識燕歸來。筆者不禁慾問,如今的風流人物,可是當年唐宋人?

有詩為證:

神筆師尊賜 同心下凡間
詩海吟璀璨 風流詠五千
唐風揮漫漫 宋韻舞翩翩
再寫青雲志 重聚正見園
頌師頌大法 梅香共翠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