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六魚(10):蒼頡造字 虞卿著書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8月22日】

【原文】

cāng jié zào zì ,yú qīng zhù shū 。
蒼頡造字,虞卿著書。

ㄘㄤ ㄐㄧㄝˊㄗㄠˋㄗˋ,ㄩˊㄑㄧㄥ ㄓㄨˋㄕㄨ。
蒼頡造字,虞卿著書。

【注釋】

(1)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創造了中國文字。
(2)虞卿:戰國時代趙國邯鄲人,是長於戰略謀劃的遊說名士,被趙孝成王奉為上卿。主張聯合齊、魏抵抗秦國。為了救魏相魏齊,棄官離趙而困於魏國大梁,著有《虞氏春秋》。

【語譯】

蒼頡觀察萬物而創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書傳世。

【人物故事】

據《書斷》,古文是黃帝史官蒼頡所造。蒼頡有四隻眼睛,可以通於神明,仰觀奎星(主掌文章之神)環曲的形勢,俯察龜殼紋理、飛鳥足跡的形像,採集眾多美好之處,合成為字。《淮南子‧本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虞卿是位善於遊說的智謀之士,穿著草鞋,挑著雨傘,長途跋涉來遊說趙孝成王。初次拜見,趙王賞賜黃金百鎰(yì,ㄧˋ,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白璧一雙;再次拜見,就成為趙國上卿,所以號稱虞卿。秦、趙長平會戰時,趙王不聽虞卿之見,而派平陽君與秦國講和,果然求和不成,趙軍大敗於長平。之後趙郝、樓緩建議割地與秦講和,開關通商,互相親善,但虞卿認為這是自取滅亡,反而會使年年覬覦趙國土地的秦國更無法停止。最後趙王聽取虞卿建議,割地給齊國(秦的宿敵),齊、趙結盟,派虞卿與齊王商議攻秦,還未返回,秦國使臣已在趙國求和,趙王於是封給虞卿一座城邑。

不久,魏國請求與趙國合縱聯盟,趙王沒有答應而詢問虞卿,虞卿說,魏國錯了,大王也錯了,小國和大國共事,往往大國享用成果,小國承擔災禍,趙王居大國地位而與魏國結盟是有利的。於是趙王和魏國合縱聯盟。虞卿為了魏國宰相魏齊,拋下萬戶侯之位、卿相之印,和魏齊從小路逃走,受困於魏國大梁。魏齊已死,不得意的虞卿就著書立說,上采《春秋》史實,下觀近代世情,寫下〈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共八篇,以譏刺國家得失,世稱《虞氏春秋》。

太史公司馬遷說:“平原君是亂世中風度翩翩的佳公子,但不識大體。俗話說:‘利令智昏’,平原君貪圖馮亭獻出的上黨之地,使得趙軍四十多萬人在長平被殺,趙國幾乎滅亡。虞卿揣度情勢,為趙國謀劃計策,多麼精細巧妙啊!他不忍見魏齊遭人追殺,而受困大梁,凡夫尚且知道不可如此,何況賢人呢?但虞卿若非窮愁潦倒,也不能著書顯揚於後世了。”

【說明】

上古蒼頡造字,對人類是一大貢獻,不僅方便記事,更有利智慧的傳承。從此自然萬物、精靈鬼怪無法遁形,如同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所言:“蒼頡有四目,仰觀天象,藉由龜文鳥跡,定下字形寫法。天地造化不能藏其奧妙,因而上天降下穀子雨;靈怪不能避其形跡,所以鬼在夜裡哭泣。”

虞卿一向能洞察秦國意圖,所以從不相信與秦國割地講和、通商親善,就能制止秦國侵略。起初趙王不聽虞卿之言,兵敗長平,四十多萬大軍被秦將白起設計殺害。繼而趙王聽從虞卿策略,聯合齊國攻秦,秦國立即前來求和。平原君(趙王叔父)聽信秦王之言,前去赴宴被扣為人質,秦要挾趙王交出秦相范雎的仇敵魏齊,魏齊又從平原君的住所投奔虞卿。虞卿也是位節義之士,解去相印帶魏齊到大梁求助信陵君,起初信陵君畏懼秦國猶豫不肯見,趕來相見時魏齊已經自盡。這也促成了虞卿寫下《虞氏春秋》的因緣,留給後世珍貴的歷史借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