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李時珍撰《本草綱目》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0月25日】

【原文】

李時珍(1),字東璧,蘄州(2)人。好讀醫書,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3)所增亦如(4)之,唐蘇恭(5)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6)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7)、唐慎微(8)輩(9),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類既繁,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10)。乃窮搜博採,芟繁補闕(11),歷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12)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出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注釋】

(1)李時珍:(約1518年-1593年),晚年自號瀕湖山人。生於蘄州亦卒於蘄州。是中國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對後世的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2)蘄(音其)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3)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於南朝士族家庭,自幼聰明異常,十歲時獲得葛洪《神仙傳》,日夜研讀,萌發養生之志。南朝南齊南梁時期道士、醫學家。是道教茅山宗的開創者。
(4)如:像,相似,同什麼一樣。
(5)蘇恭:又作蘇敬(599年-674年),唐代宋(今湖北境內)人。生於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曾任朝議郎右監門府長史騎都尉。顯慶二年(657年)鑒於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遺誤尚多,上疏請修本草,即今之《唐本草》,「上稟神規,下詢眾議」。卒於唐咸亨五年(674年)。
(6)劉翰:朱臨津(河北臨津)人。曾任尚藥奉御、翰林醫官。世習醫業。開寶六年(973年)奉命與馬志等人共同校編《開寶新詳定本草》二十卷,原書佚,內容為後世本草書收錄。
(7)掌禹錫:(992年-1068年),北宋許州郾城(今河南郾城縣)人,天禧進士,歷官道州司理參軍、尚書屯田員外郎、井州通判、集賢院校理、崇文院檢討、光祿卿、直秘閣學士。官至太子賓客,博學多聞,好儲書,於《易經》、地域、醫藥諸學均有研究,著述頗多,曾參與編修《皇佑方域圖志》、《地理新書》,著有《郡國手鑒》等。嘉佑二年(1057),奉敕與林億、蘇頌、張洞等共同修訂《開寶本草》。掌禹錫等又會同醫宮嘉宗古、朱有章等,以《開寶本草》為藍本,參考諸家本草進行校正補充,編撰《嘉佑補註神農本草》20卷,於嘉佑五年(1060年)成書。
(8)唐慎微:字審元 ,宋晉原(四川重慶)人,後遷居成都。其家世代行醫,自小耳濡目染,造詣頗深,他替士子診病,不取一錢,治病百不失一。廣泛採集名方秘錄,編成《經丈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補註神農本草》、《圖經本草》。
(9)輩:等,類(指人)。
(10)病之:不滿。
(11)芟(音山)繁補闕(音缺):刪除種類繁多混雜的,而補充缺漏的。芟,除去,刪除。闕,過錯,缺失。
(12)厘:治理,整理。

【語譯參考】

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喜好讀醫書,醫學家的《本草》,從神農氏所傳下來的只有三百六十五種,梁朝陶弘景所增加的也同他一樣,唐代蘇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種,宋朝劉翰又增加了一百二十種,到了掌禹錫、唐慎微等人,歷代先後增加補充共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的人認為很完備了。然而種類既繁多,名稱又多不統一,有的是一種藥而分為二三種,有的是二種藥而混為一種,李時珍對此不滿。於是到處搜尋廣泛採集,刪除種類繁多混雜,而補充缺漏的藥物,歷經三十年,參閱醫藥書八百多家,稿子經三次修改才成書,取名叫《本草綱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整理為一十六部,集成五十二卷。

【研析】

繼神農嘗百草之後,四百多年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說是中醫的醫學寶典。他窮其後半生三十年的光陰,不斷的為《本草綱目》作芟繁補闕的研究工作,讓後代習醫者,有正確醫書可循,其在醫界的貢獻,真是我們後代子孫的福氣。而一件事花費三十年去做,其毅力實非一般人所能為,憑藉的是對事物的熱忱及無私的奉獻精神,完全是典型學者不計名利的付出,才能造就出此部曠世寶典。此種利他精神,恰與當今功利社會成對比,相較之下,焉能不讓人感嘆,今不如古。如果今人能多學學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做任何事能以永續、長遠的眼光看待,相信我們的社會當能逐漸提升。

【延伸思考】

1.李時珍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就並不一定要多項,只要做的是真正對後人有貢獻、有意義的,哪怕只是一件,一樣可以流傳後世。請你想想有哪位學者,也是如此?
2.芟繁補闕的工作,需要什麼特質的人,才能勝任?
3.請你談一談對中醫的認識,它與西醫有何不同?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四卷 吳樹平主編 1991年9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