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5月19日】
《呂氏春秋•自知》原文:
堯置敢諫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
【今譯】
帝堯安放了一面鼓,在自己的門外邊,讓天下人能夠(隨時擊鼓,使帝堯聽見,以便馬上出來,接見擊鼓人,讓天下來擊鼓的人)說出他們想說的全部意見;還在門外豎起了一塊大木板,讓天下的人在這塊木板上,都能及時寫下他(即堯本人)的過失。
【筆者感言】
中國最早鼓勵人民,勇敢的給帝王提出批評和意見的,就是帝堯。他鼓勵天下人勇敢的、及時的講出帝王的過失和不足之處,使帝王少犯錯誤,匡正行為,以利百姓,而安天下!帝堯的這種胸懷,這種做派,這種精神境界,多麼寬宏博大,多麼誠摯感人,又是何等的志存高遠啊!
在古人看來,帝堯已經是一位盡善盡美的聖主,人們對他應該是無可批評、無可非議了。而他還要像這樣鼓勵直諫,務求盡言。這是多麼可貴呀!因此,帝堯時期,真正做到了天下一體,互敬互愛,下情上達,天下太平!而使帝堯自己,也不受到蒙蔽。
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無論是什麼時代,無論是身處怎樣的環境,都很難有「自知之明」,都很容易「自以為是」!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是現在,還是古代,例如希臘最古老的戲劇由索福克勒斯創作的《俄狄浦斯王》中,就有這樣的至理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
人總是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常常忽視自己的不足,所以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人們都喜歡聽到讚揚自己的話,而討厭聽到說自己不好的話,「聞過則喜」的人,很少;「聞過則怒」的人,甚多!
帝堯作為一位普天之下,萬人敬仰的君王,能夠設諫鼓、謗木,來求取天下百姓對自己的批評,這樣的行為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人,不可能是完全無缺的,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一個執政者,能夠做到廣泛聽取民意,就已經很讓人敬重了;能夠如此徵集民意,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行為,則更加彌足珍貴。
作為一國之主,真正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古訓,認真並且誠懇的聽取百姓和下屬的真實意見,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就能把事情辦好,建設好整個國家。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