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6月26日】
《搜神記》上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漢代範式和張劭的生死之交。故事的大概情節如下:
山陽(屬今陝西商洛)金鄉人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屬河南駐馬店)人張劭(字元伯)是同窗好友,一起在太學學習。後來,二人一塊請假回家,分手時,範式對張劭說:「我二年後回來時,將去拜見你的父母,看望你的孩子。」於是兩人就共同約定了具體日期。
二年過去,約會的日期將到,張劭就告訴母親,請求母親準備酒食招待範式。他母親說:「二年前的約定,又是上千裡遠的距離,你為何這樣相信呢?」張劭說:「范巨卿是個信士,一定不會違背當初的約定的。」母親說:「如果真是這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定日期,範式果然來了,拜見張劭的父母,大家在大廳上一塊喝酒說話,最後盡歡而別。
再後來,張劭臥床不起、病得很厲害,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每天早晚去看望他。張劭臨終前,嘆息著說:「遺憾不能見到我生死與共的朋友了!」殷子征說:「我和君章對你盡心盡力,難道不是生死與共的朋友,還想念誰呢?」張劭說:「你們二位只是我活著的朋友罷了,山陽人范巨卿才是我生死與共的朋友啊。」說完不久,他就去世了。
範式忽然夢見張劭穿著黑祭服,帽子也沒有系好,帽帶下垂著,拖著鞋喊他:「巨卿,我已經在某日死了,應當在某時下葬,從此永歸黃泉了。要是你沒有忘了我,可又怎麼趕得上啊?」範式從夢中醒來,悲痛嘆息,流淚不止,馬上就穿著給朋友弔喪的衣服,快馬加鞭,前去奔喪。範式還沒有到,已經開始發喪了。到了墓地,將要下葬的時候,棺材就是不肯前進。他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元伯,你難道還有什麼指望嗎?」於是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就看見白馬白車,號哭著趕來。張母望著來的人說:「這一定是范巨卿啊。」範式到了以後,行過喪禮,說:「去吧,元伯,生死異路,陰陽懸隔,從此永別了。」
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此而痛哭流涕。範式於是牽著拉棺材的繩子,棺材這才隨著向前走。葬禮過後,範式就留在墳墓旁邊,為張劭修墳、種樹,然後才離去。
一個有些悲涼的故事,穿越千年的時光,仍不減其感人的力度,堪與高山流水並稱雙璧。如果高山流水詮釋了朋友之間的「知」,那麼這個故事就詮釋了一個「信」。信,穿越了距離,時間,生死,穿越了歷史,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印記,時至今日仍然在啟悟著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古語說「一諾千金」,或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那是古人實踐出來的共同遵從的規範。翻開歷史,重然諾、講信義的人和事比比皆是。互相信任,是人與人之間多麼基本,又是多麼美好的關係。充滿信任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又會是何等的輕鬆。可惜,在今日中共專制的中國,奉無神論、進化論、唯物論為真理,唯假、惡、暴大行其道,歷經六十多年血腥鎮壓和謊言欺騙,人人為敵,懷疑和恐懼成為人們心靈中揮之不去的陰霾。信任,成了人們的奢望。
看看範式和張劭的故事,看看他們穿越時空穿越生死的友誼,對於那些所謂什麼也不信的人來說,也是一劑清涼散,能為你盪去些許邪黨文化的陰霾,開啟一絲覺悟的曙光。
附原文:
漢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汜。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游太學。後告歸鄉裡,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
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裡結言,爾何相信之審耶?」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期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後元伯寢疾甚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終,嘆曰:「恨不見我死友。」子征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
式忽夢見元伯玄冕乘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式恍然覺悟,悲嘆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駛往赴之。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耶?」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異路,永從此辭。」
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後乃去。
《搜神記•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