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一真(7):呂誅華士 孔戮聞人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12月12日】

【原文】

lǚ zhū huà shì ,kǒng lù wén rén 。
呂誅華士,孔戮聞人。

ㄌㄩˇㄓㄨ ㄏㄨㄚˋㄕˋ,ㄎㄨㄥˇㄌㄨˋㄨㄣˊㄖㄣˊ。
呂誅華士,孔戮聞人。

【注釋】

(1)呂:呂尚(祖先封在呂地),字牙,也稱姜尚(先祖是姜姓),周文王稱其太公望,武王尊為師尚父,又稱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東海邊人,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紂,因功封於齊,為齊國始祖。
(2)誅、戮:殺。
(3)華士:西周齊國人,姜太公封地的隱士。
(4)孔:孔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也稱孔子。曾在魯國任司寇,代理宰相,魯國大治。有三千弟子,後世尊稱“至聖先師”。
(5)聞人:有名望的人。此指少正卯(少正為複姓),春秋時代魯國的大夫。

【語譯】

呂尚(姜太公)誅殺不願臣服天子的華士,孔子殺了身具五種罪惡的少正卯。

【人物故事】

據《韓非子》,姜太公被封於東邊的齊國,齊國東海上有隱居之士名叫狂矞(yù,ㄩˋ)、華士,兄弟二人約定說:“我們不臣服天子,不友善諸侯,自己種東西吃,自己挖井水喝,我們不求於人。沒有高官的名位,沒有國君的俸祿,不做官而靠自己的力氣。”姜太公派官吏捉拿並殺了他們。周公從魯國聽說這件事,派快速的驛傳問他說:“這二位是賢人,今天身為在位君主卻殺賢人,為什麼呢?”姜太公說:“現在有匹馬在這裡,樣子很像千裡馬,是天下最好的馬。但是趕它不走,拉它不停,讓它往左不往左,往右不往右,則奴婢雖然卑賤,也不會靠它的腳。自認為是世間賢士,卻不為君主所用,行為很賢良卻不讓君主任用,這不是賢明的君主所能使他臣服的,也就像不可左右的千裡馬,所以殺了他們。”

據《荀子》,孔子為魯國代理宰相,上朝七天就殺了少正卯。他的弟子請教孔子說:“少正卯是魯國有名望的人啊!老師從政後就先殺了他,真的沒有失誤嗎?”孔子說:“坐下來!我告訴你原因。人有五種惡行,而竊盜還不和他們同類:一是內心明白卻陰險狡詐,二是行為邪僻又不肯改變,三是言語虛偽又善於狡辯,四是專記醜惡之事且非常廣博,五是沿襲錯誤且加以潤飾。這五種惡行,有一種在人身上,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殺,而少正卯這五種惡行都有。所以他在家足以聚眾成群,言談足以掩飾邪惡、迷惑眾人,其強硬足以反面自立,這是小人中的梟雄,不可不殺啊!所以商湯殺尹諧,周文王殺潘止(也有載為潘正),周公旦殺管叔,姜太公殺華士,管仲殺付裡乙,子產殺鄧析、史付。這七人身處不同時代,但有同樣的邪惡之心,不可不殺啊!《詩經》說:‘憂慮不安,被眾小人怨恨。’小人成群結黨,就足以令人憂慮了!”

【說明】

姜太公無法以賞罰對華士勸勉其有功,制止其犯罪,倘若群眾群起效尤,將造成“亂法易教”(破壞法度,改變教化)的影響,使國家無法管理百姓,所以狂矞、華士兄弟成為姜太公到齊國首先誅殺的人。明代馮夢龍在《智囊》中評論此事說,齊國因此沒有不務正業的遊民,因此始終沒有成為弱國。

孔子乃聖人,有分辨善惡正邪的智慧,深知異端邪說的危害比盜賊更為可怕。少正卯身兼五種大惡,心術不正卻能言善道,顛倒是非卻譁眾取寵,誤導眾人喪失正念,給社會帶來莫大的危害。無德之人越有聰明才智,負面影響也就越大,所以在哪個時代都是仁人君子要誅殺的對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