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向所有學生開放

【正見新聞網2010年04月07日】

您家裡的孩子正在上中學嗎﹖ 您有想過讓她/他在一邊讀完中學課程的同時一邊為成為一名藝術家而做準備嗎﹖您聽說過中國古典舞嗎﹖中國古典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瑰寶,真正傳統的中國古典舞,昔日只是皇家的獨享,而今日有望成為加州普通家庭孩子的希望。

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繼三月一日正式開始中國古典舞的課程後,其初、高中課程亦在三月二十九日開課。至此,該校全天藝術、文化課程已全面進入軌道。日前,記者就此訪問了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教導主任婁洪偉女士。

婁洪偉女士介紹,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的宗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與發揚純真、純善、純美的傳統中國古典舞,並為有意成為世界頂尖中國古典舞藝術家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深造、成材的機會。飛天藝術學院以治學嚴謹、尊德重道、復興正統、經典創新著稱而成為眾心皆歸的中國古典藝術學府。

對於飛天加州分校的文化課程設置,婁洪偉女士表示﹕“我們學校跟很多的加州公立、私立學校一樣,是根據加州教育部、加州大學系統(UC)的要求及標準,提供全套完整的初中、高中教育課程,參加全國統考。學校配套了高學歷、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我們對課程設置都做了全面、細緻的研討,整體規劃相當成熟。”婁洪偉女士說,飛天加州分校還得到位於紐約飛天藝術學院的師資支持。

位於紐約的美國飛天藝術學院近年來為享譽世界的神韻藝術團成功地培養了數百名德才兼備的世界級藝術人才。該院在成立短短四年裡,成績斐然,是建學史上的奇蹟。

雙語教學 提供優質課程

婁洪偉女士指出,紐約州的教學認證是全美國最嚴格的。而紐約飛天藝術學院建校後即通過了紐約州的教學認證,其歷屆高中生在完成高標準的藝術課程的同時,他們在紐約州的文化課統考中的成績,遠遠超過紐約州的平均水平,並有學生獲全額獎學金進入著名大學。

婁女士說,飛天加州分校的目標是在向學生們提供最一流的中國古典舞課程的同時,還向學生提供優秀質量的文化課程,其中包括英文、數學、科學、社會科學、中文、中華傳統文化鑑賞等課程。

她說﹕“我校是雙語教育,有非常優秀的、行之有年的中文教程,並有很好的中文語言環境,學生能迅速提高其中文聽、讀、說、寫能力。”

小班教學 師生比率高

飛天加州分校的教師與學生的比率很高,這是該校另一特點。婁女士談到﹕“配備充足的師資力量是我們的政策。因為我們是藝術學院,學生有一半時間在舞蹈課程上,相對用在文化課的時間要比一般中學少。而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與普通初、高中學校學生一樣好,甚至更好。其實要達到這一點也不難,就是提高效率。所以我校是小班上課,使每個學生都會得到老師充份的關注,針對性強,課程安排緊湊,所以效率會高。”

婁女士強調,飛天加州分校的教師群體學歷高,大部份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還有很多都是據有多年中學教學經驗的教師。“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教師之所以選擇到飛天藝術學院教學,都並非只是為了作一份工作,而是出於對我校的治學理念,辦學目標高度的認同和欣賞,所以他們對教學非常熱愛、投入,這也是足以保障我校教學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一。”

注重德才兼備

除了學業,其實很多家長最關心的還有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長,孩子的性格能否得到良好的發展,青少年在叛逆期的張揚、自我表現、 暴躁、難以管教的特質得以正確歸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天天在一個重視德育、美育的環境中,自然就表現平和、自律而優雅。

婁洪偉女士最後強調﹕“我們學校非常注重教育學生成為德藝兼備的藝術人才,注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注重學生的良好行為。”

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座落在舊金山市藝術氣息濃厚的北加州設計區(Northern California Design District),占地近二萬平方英尺,鄰近101、280高速公路,學校地段有充足停車位。學校擁有世界一流的專業設施,是同業中之翹楚。

目前,飛天加州分校開設全日制班、課後班及周末班。全日制班主要招收十二歲以上的中學男女生。課後班招收十二歲以上男女生﹔周末班招收六歲以上各年齡段的學生﹔學校並開辦周末成人班。

另外,飛天加州分校二零一零年的暑期班已開始接受報名。暑期班分兩期,第一期從6月21日到7月23日,共五周﹔第二期從7月26日到8月20日,共四周,課程有古典中國舞密集培訓班﹔英文數學加強課,複習鞏固已學知識,並超前學習下一年度學生的在校課程﹔還有中國傳統文化課,包括中國歷史、文學故事、成語典故、古詩古樂和毛筆繡花等,使孩子有充分的機會接受純正中華傳統的薰陶。半天藝術培訓、半天文化課學習,招收9歲以上孩子。

相關資料可上網查詢,有意報名者亦可網上報名。網址是:http://www.feitian- california.org。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地址:101 15th Street,San Francisco,CA 94103,U.S.A。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