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且最為怪異的哺乳動物

【正見新聞網2010年12月08日】

三種長嘴針鼴

三種長嘴針鼴

照片展現的是14種最為罕見並且最為怪異的哺乳動物,其中包括白鰭豚、溝齒鼠、黑犀牛、雙峰駝以及3種長嘴針鼴。這14種動物均入選英國倫敦動物學會2010年具有獨特進化意義的全球瀕危(以下簡稱EDGE)物種名單,其中的長嘴針鼴問鼎此次排行榜。

在這幅檔案圖片中,科學家克裡斯·赫爾根抱著一隻在印度尼西亞福賈山發現的東部長嘴針鼴。根據11月19日公布的倫敦動物學會2010年 EDGE物種名單,東部長嘴針鼴是一種難以捕獲的動物,以產卵這種方式繁育下一代。它們是地球上最罕見並且在遺傳上最為獨特的哺乳動物之一。

倫敦動物學會上一次公布EDGE物種名單是在2007年。在此次上榜的100種物種中,新增物種49個,其他一些物種可能已經滅絕。問鼎 2010年EDGE物種排行榜的3種長嘴針鼴,除東部長嘴針鼴外的另外兩種分別是西部長嘴針鼴和艾丁保羅夫的長嘴針鼴。所有3種長嘴針鼴均被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EDGE計劃通過分析所謂的“超級樹”對物種的獨特性進行打分。EDGE項目負責人卡裡·沃特曼表示,“超級樹”是指一個巨大的家族樹或者族譜,展示所有哺乳動物之間的進化關係。獨特性得分以及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確定的數量稀少程度最終決定一個物種在EDGE榜單上的排名。值得一提的是,倫敦動物學會還評選出一個單獨的EDGE榜單,所針對的是怪異而罕見的兩棲類動物。

雖然2010針對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的遠征科考之旅並未發現任何活針鼴鼠,但科考小組發現了能夠證明這種動物存在的洞。針鼴鼠會在地上挖洞,搜尋蚯蚓。沃特曼說:“我們採訪的每一個人都曾見過和吃過針鼴鼠。所有人都說它們的味道很鮮美。”專家們認為人類捕殺對針鼴鼠的生存構成最大威脅。沃特曼指出:“我們並不清楚這種威脅的相對影響是什麼。”

大短尾蝠

圖片中的動物就是大短尾蝠,它們原產自紐西蘭沿岸島嶼,現在可能已在自己的家鄉滅絕。這種地棲蝙蝠對貪婪的外來老鼠毫無防備,1967年之後便再未出現。幾年前,人們仍抱有一絲希望,認為這種動物仍沒有滅絕,當時一名科學家錄下一聲叫聲,可能就是由大短尾蝠發出的。生物學家斯圖爾特·帕森斯表示,但聽到叫聲的地區是當地一支毛利人部落的領地,科學家很難獲得許可,進入這一地區搜尋大短尾蝠。因此,至少就目前來說,大短尾蝠的命運仍是一個未知數。

白鰭豚

中國長江的白鰭豚可能已經滅絕。1997年至1999年進行的一項數量調查只發現13隻白鰭豚。在被工業摧殘的長江,白鰭豚經常被漁網捕獲,被船隻撞傷或者因污染走向死亡。倫敦動物學會表示,中國政府已經頒布限制令,限制在長江捕魚和向長江傾倒垃圾和廢物,但這些限制令在很大程度上慘遭忽視。倫敦動物學會的沃特曼指出,一位同事2006年進行的一項深入調查並未發現白鰭豚的蹤影,這一結果讓他確信白鰭豚已經滅絕。但在2007年,至少有一起白鰭豚目擊報告得到證實。沃特曼表示,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在發出警告時經常犯錯,仍將白鰭豚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山袋貂

參與EDGE計劃的專家指出,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滑雪度假勝地導致山袋貂數量不斷減少。原因在於:滑雪坡上經過處理的雪影響了雪中冬眠動物的生活或者破壞它們的棲息地。科學家一度認為山袋貂已經滅絕,直至1966年在滑雪度假地的一個木屋中發現一隻山袋貂。這種動物當前的活動範圍據信只有區區幾平方公裡。

伊斯帕尼奧拉島溝齒鼠和古巴溝齒鼠

這幅攝於2009年的照片中的動物就是伊斯帕尼奧拉島溝齒鼠。伊斯帕尼奧拉島溝齒鼠是一種罕見的動物,雖然外形好似一種體型不尋常的嚙齒類動物,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動物與鼩 和鼴鼠的血緣關係更近,是唯一一種會向獵物注入毒液的哺乳動物,它們通過牙齒上的特殊溝槽完成毒液注入過程。 溝齒鼠家族只有兩個成員,除伊斯帕尼奧拉島溝齒鼠外的另一個成員就是古巴溝齒鼠。前者原產自海地和多米尼加共享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後者於2003年再度被人們發現。參與EDGE計劃的專家指出,在狗、貓、貓鼬等外來物種進入它們的島嶼棲息地之前,行動遲緩而笨拙的溝齒鼠沒有任何天敵。

河岸兔

這幅檔案照片中的動物就是河岸兔。這種兔子不同於它們的絕大多數近親,它們在繁殖方面表現出的特徵並不像兔子。很多兔子種群一窩最多可生12隻幼仔,一個季節可以生很多窩。但通常情況下,河岸兔一次只生一個孩子,野外生存壽命也只有三四年。 南非瀕危野生動物基金的維姬·奈爾表示,這種兔子對厚厚的植被和鬆軟的土壤依賴程度很高,只生活在南非卡魯沙漠的河岸一帶。她指出,多年來的商業性農業發展對河岸兔的生存帶來不利影響。“農民或者在它們的棲息地——因為卡魯沙漠的唯一耕地就位於河流沿岸一帶——耕種,或者過度放牧。”

蘇門答臘犀牛和黑犀牛

照片拍攝於辛辛那提動物園,展現了一位蘇門答臘犀牛母親和它的孩子。由於數量快速減少,東南亞的蘇門答臘犀牛以及亞洲中部和南部的黑犀牛在EGDE榜單上的排名非常靠前。 所有犀牛種群均被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列為瀕危物種或者易受影響的物種,其數量不斷減少主要由偷獵所致。聖地亞哥動物園志願者信息大使和前飼養員裡克·施瓦茲表示,被偷獵的犀牛數量在2009年增加一倍。犀牛繁育下一代所需要的環境不同於很多哺乳動物。施瓦茲說:“你不能只是簡單地將一頭公犀牛和一頭母犀牛弄到一起,讓它們繁育下一代。母犀牛需要有同性朋友,需要生活在母犀牛群中,而後才會在牛群中繁育下一代。”

北方毛鼻袋熊

這幅檔案照片拍攝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一隻掉入陷阱的北方毛鼻袋熊無助地凝視著外面。現存已知袋熊種群只有3種,使得這個家族成為遺傳上最具獨特性的動物之一。與樹袋熊或者袋鼠有所不同的是,這種穴居有袋動物的育兒袋向後開口以防止泥土竄入。隨著野狗等捕食者被引入澳大利亞,地球上最大的袋熊種群幾乎走向滅絕。目前,只有一個成員不足100隻的袋熊群受到防野狗圍欄保護。

雙峰駝

照片拍攝於戈壁沙漠,展現了一群雙峰駝。因為長著兩個駝峰,雙峰駝不同於人們更熟悉的阿拉伯駱駝。這種駱駝在爭奪水和食物的較量中敗給家畜,其中就包括它們已經被馴化的同類。專家們表示,與家養品種雜交可能讓野生雙峰駝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消失。 聖地亞哥動物園的施瓦茲說:“地球上生活著很多駱駝,但野生駱駝卻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人們對此很難理解,他們會說‘我到處都能看到駱駝’。”對於極端氣候,野生雙峰駝擁有獨一無二的適應能力。冬季時,它們的皮毛會增厚,程度令人不可思議,夏季時毛髮又幾乎全部掉光。此外,這種動物還長有濕軟的足墊,就像是裝滿粘液的袋子,能夠起到雪鞋的作用,防止它們陷入沙地。

爪哇犀牛

這幅檔案照片中的動物就是爪哇犀牛。科學家認為這種犀牛比非洲白犀牛或者黑犀牛“更為原始”。聖地亞哥動物園的施瓦茲表示,爪哇犀牛是現有所有犀牛中最為罕見的。雖然有近50頭爪哇犀牛生活在越南、爪哇和印度尼西亞受保護的國家公園,但偷獵以獲得犀牛角的威脅仍在。施瓦茲說:“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種犀牛的角由角蛋白構成,就像我們的指甲和頭髮一樣,因此並不具有很高的價值。” 現在,兩個爪哇犀牛群同樣面臨著遭疾病入侵的風險。2010年初,國際犀牛基金會發現3具爪哇犀牛屍體,它們的角仍保持完整,說明這些動物死於其他原因。基金會指出家畜過去曾將疾病傳染給犀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