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金屬污染全國之最 農作物近乎絕收

【正見新聞網2011年05月20日】

素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的湖南,目前已處於重金屬污染全國之最,農作物近乎絕收。在湘江流域和山區凡是有金屬礦的地方,周圍的土地已經被不同程度污染,土地出現固化,不能種植莊稼;水資源也嚴重污染,地下水枯竭,生態環境惡劣。

湘江正在死去

經濟觀察網報導,全長856公裡的湘江,被喻之為湖南的“母親河”。長期以來,在整個湘江源頭範圍內,在郴州、衡陽等地大量的採礦冶煉企業都在沒有任何環保設施的情況下進行生產,大量含有重金屬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排湘江及其支流。另一個是湘江兩岸工業的開發,大量工業污水也直排入江,導致湘江重金屬污染成為全國之最。

郴州青蘭鄉的聶錫村,處在兩座巨大山體之間的山谷,接近湘江源頭的主要支流舂陵水畔。四周一座座礦場選廠沿山逶迤層層疊疊,大量含有重金屬的污水匯集山谷直瀉江中。

原來聶錫村大多數人家每年都會種黃豆,但現在由於空氣污染,一刮西北風,豆子就落葉,有的枯萎,有的死掉,基本上沒有收成。前幾年村裡在山上種植了500多畝橘子樹、桃樹,5年才長了幾十厘米,更不用說掛果了。一村民告訴媒體,農作物收成不佳,村裡的勞動力大都到珠三角以及溫州等地靠打工謀生。

礦區的土地和水源正在快速固化和枯竭

宜章縣也擁有眾多的金屬礦,礦藏資源達 9類36種。與快速增長的開採礦井相比,土地和水資源也在快速固化和枯竭。

宜章縣漿水鄉漿水村11組村民黃元勛向大紀元記表示,有金屬礦的地方全都是這樣的了,只是或大小、輕重的問題。

他說:“礦井下的水帶有金屬,被排放出來流入土地後形成了板塊、固化了,就不能再種莊家。種上去的莊家也不好,或者是稀疏、枯黃死去。吃了那種水,很多人都得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病,也很容易得癌症。”

宜章縣赤石鄉塘背村有一座叫長城嶺的大山,自從山中豐富的銻礦資源被發現,掠奪式的開採不斷擴張,除浪費了大量稀有的礦產資源外,給當地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一位姓曹的村民說:現在地下水都被抽干,種田也沒有水了。這個水源現在都被弄得往井裡冒了。礦渣蓋住了水田,造成下面的幾十畝水田根本就不能種。礦井把下面都采空了,造成很多房屋、水田都塌陷了。

曹村民說:“這個礦本身開採及不合法,因為官方都有很大私利,尤其是我們區委的政法委書記,有幾個親戚都有很大的股份,他本身也有股份。所以他就盡力的維護這個所謂合法礦。”

在塘背村的山下是一個人口有1,100~1,200人的魚溪村。姓曹的村民說:“礦水直接流到他們村的田裡,現在都成了鐵板田。”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豐合山村曾經群山環繞,翠竹成林,環境幽靜。村民們世世代代在這耕種生息,生活祥和寧靜。自從發現了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煤礦資源後,數十個非法礦井如“老鼠打洞”般遍地開花,將這裡的青山“蛀”得千瘡百孔。

趙姓村民告訴大紀元他們村是煤礦。有個電站的污水全部排到河裡面,它下游的地方就不能用水了。地下水源基本上都到了煤洞裡面了。現在很長時間都沒有下雨,農田基本上沒有種,在以前可以用地下水灌溉。

他說:“有個叫山河口鄉,那裡是鐵礦。鐵礦排出來的水雜質很濃,時間一長就沉澱了,地就不能種了。村裡有五六百人,地種不了只能在礦上幹活了。去年村裡老百姓也鬧過,政府抓過一次人,很多人被打,之後就不敢鬧了。”

重金屬將取代農藥成農產品第一污染源

重金屬污染物具有不可降解的、長期性的特點,尤其是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直接的危害。重金屬包括砷、鎘和鉛。它們無一例外是冷血殺手: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鎘被歸類為“頭等致癌物”,可能引發肺纖維化和腎臟病變;鉛可能造成頑固的便秘,並破壞人體造血系統。

資料顯示,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發生30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在湖南省省會附近的一座小城,越來越多的人死於致癌的鎘中毒。與此同時,在工業中心郴州附近,人們發現至少有250名兒童血鉛超標。

據《新世紀週刊》報導,研究人員調查表明,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稻米正遭受重金屬嚴重污染,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大米鎘超標。多位學者認為,未來中國農產品安全問題中,重金屬污染將取代農藥,成為最多事故的源頭。

據保守估算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國土資源部也稱,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