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名利 武術大賽選手助力發揚傳統

【正見新聞網2011年10月11日】

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中)與其他四位評委在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上。陳弘(右一)、鄒增華(右二)、劉正(左二)、楊龍飛(左一)。

第三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10月9日在曼哈頓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Baruch College)體育館圓滿落幕,大賽評委會主席李有甫表示,大賽舉辦幾年來,參加的傳統門派更多,套路更傳統,選手水平更高,而舉辦大賽的目的就是不斷的還原中國的文化、繼承傳統。

深度認同大賽復興傳統的理念,有的選手跨海遠道而來不為追逐名次,只為弘揚正統武術助一臂之力。

恢復傳統的全面標準

李有甫說,進入決賽的標準“就是要求傳統”。因為這種武術套路的表演,可以表現中國的傳統。

“有些拳路就練幾招,他打很厲害,向來都可以打到人,這個東西是練手眼身法步,從頭到腳全面的去練。武術就是需要全面發展,它還有身心的發展、武德的提高,有武術技術、藝術和養身的部份,哪一個沒有都不行,所以是非常全面的。”

“有些人不愉快,心想我的功夫那麼好,怎麼沒得獎?”李有甫說,將來有機會會舉行擂台賽,“我們還可以定出規則來,可以不傷人,我們都有這個辦法,因為我們是真心地做這件事情,所以說不用擔心。功夫只是某一方面的好還不夠,我們要全面的考慮。”

獲獎尺度拉高

李有甫說,今年的比賽從四大洲來了很多傳統武術的選手,可謂高手雲集,而獲獎的門檻也更高,是因為要真正達到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道德和傳統武術,需要一個更高的標準。

“因為中華傳統武術幾十年來在中國受到了很多破壞,甚至有斷代。”李有甫說,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到十年文革期間,傳統武術被稱為破四舊,拳師挨批鬥,大家認為越新的,才是越好的,傳統武術變得稀有,懂的人也不多了,所以要想恢復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就像恢復道德一樣,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年比一年進步。但是,要真正達到傳統武術與道德全面復興,就需要一個更高的標準,我們就得對選手的要求、在獎項的評估上,把尺度提高。這就是選手有的時候不理解,經過我們解釋之後,他們也很高興。我們在一起努力,目的還不是獎項,還不是比賽,我們真正是為了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道德。

我們在全世界範圍之內,這麼大的一個比賽,對金牌的水平要求是高的,如果大家來的選手當中,達不到金牌水平,我們就先空出,哪一個達到,我們就給哪一個。”

傳統的標準就是武德

李有甫說,武德就是止惡揚善。“如果有這個信念,相信善惡有報,能夠做到止惡揚善,他習武一定高,他對武術的悟性一定高,他練習的一定能夠好,能夠吃苦。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傳統武術有它的技術要求,有它的藝術性、養生的特點,這些內涵都具備,一個有德的人去理解這些東西都不難的。我們抓住一條根本,就是道德。只要武德抓住了,武術就好辦。”

評委劉正補充說,武德就是道德在武術方面的體現。“分開兩個字去講,武就是‘行’,德就是‘善’。武德就是行善,就是要做好事不做壞事。所以說中國的‘武’字為什麼要用一個‘止’和一個‘戈’字呢?就是要把‘戈’停下來。”

同心傳承中華傳統武術

評委楊龍飛表示,從這次大賽中看到了很多新的選手,從質量上和他們對傳統拳的認識有很大的提高。無論年齡大小都會做他們最好的,因此不管誰得獎並不是重要的,每個來參賽的人都可以得獎,因為他們所做的是真正地把中國文化用他們的理解方式展示給世人。

“其實每個人都很重要,他們都是擔負著傳承中華傳統武術的責任。每個人在那練拳,那不只是一拳一腳,他所練的東西代表中國的哲學和歷史。所以他們演練的東西像鏡子一樣反映給世人,這個中國的古老文明。”楊龍飛說。

楊龍飛舉例說:“自然門的黃澤榮先生,為了參加這次比賽專門來紐約停留幾個月,他想觀察是不是真的弘揚傳統。 到發榜了問他要不要去看,他當時正在接受採訪,他說不在意比賽結果,先把採訪做完,他想要把自己的觀察說出來。”

李有甫說:“來自台灣的八極拳選手劉文和參賽以來都有獲獎,他有這個水平,但是這次某種原因,他讓了。他認為與自己得獎相較,他更希望能鼓舞年輕人,帶動他們的水平。一個選手他把名和利看得很淡,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傳統、好的理念提供給更多武術愛好者和世界各地的民族,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比較感動的一方面。”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