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空氣污染增大中東及亞洲龍捲風破壞性

【正見新聞網2011年11月12日】

據大陸媒體11月13日報導,近幾年,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曾遭受幾次具有破壞性的龍捲風襲擊。一項新研究發現,中東和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因煤煙和浮質造成的空氣污染提高了龍捲風的破壞性。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論文指出,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排放與風模式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了風切變作用,進而導致龍捲風規模增大,更具有破壞性。通常情況下,風切變會在龍捲風達到確定規模時將其“撕裂”。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將1979 年至1996年出現的龍捲風與1997年至2010年出現的龍捲風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最近出現的龍捲風強度是此前的3倍,不僅風速更快,風切變層也更低。此外,他們還發現這兩個地區的浮質數量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增加了5倍,在印度洋上空形成3公裡厚的污染層,被稱之為“東南亞大氣褐雲”。大氣褐雲吸收陽光,導致海洋溫度降低,進而影響風循環。

科學家長久以來就認為空氣污染能夠影響季風,但證明空氣污染與破壞性更強的風暴有關還是第一次。研究論文主執筆人阿馬托·埃文在接受SciDev.Net網站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浮質對龍捲風的影響與對季風環流和降雨的影響存在密切聯繫,它們往往減弱季風環流和減少降雨。”

埃文說:“我們的研究顯示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污染——例如燒木頭或者駕駛柴油機汽車——能夠以一種非常顯著的方式改變這些大規模大氣現象。這一研究發現再一次強調了減少當地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性。如果生活在一個強龍捲風登陸的地區,遏制空氣污染就顯得尤為重要。阿拉伯海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強熱帶氣旋登陸印度、巴基斯坦、阿曼和伊朗等地區,每一次都造成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這項研究有助於提高公眾對空氣污染的關注,空氣污染不僅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也會提高龍捲風的破壞性,必須採取措施加以遏制。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