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1年12月30日】
據國外媒體12月30日報導,在19世紀中期,著名的船底座η恆星經歷過一場巨大的噴發,一度成為當時天空中的第二大亮星。遺憾的是那個時候的科技還不夠發達,天文學家在當時並不能對這場大爆發進行詳細的深度研究。但近日,來自太空望遠鏡科學機構的天文學家接收到了19世紀船底座η恆星爆發“光回聲”傳到地球這場歷史性大爆發的光回聲(light echoes)。天文學家通過使用現代科學設備成功的研究出這顆神秘的“船底座η”爆發時間,即其在1838年至1858年這段期間發生了這場大爆發。
據了解,由於麒麟座V838變星十分引人注目,因此光回聲在近幾年也成為較熱話題。麒麟座V838看起來像一個膨脹著的氣體殼,實際上是光線在該恆星早期所拋射的氣體和塵埃上反射的真實寫照。由於“船底座η”在爆發時發出的光距離地球十分遠,因此在地球上的人們接收到光回聲之前,光還需要首先被灰塵和氣體殼來反射,這就意味著光回聲在到達地球之前必須“穿越”一段時間。
而據研究,這段時間已接近170年之久。也就是說,天文學家在這束光發出的170年之後,才成功接收到光回聲。而反射光的特性會隨著其反射媒介物的運動而改變。最為特別的是,這個光回聲產生了十分引人注意的藍移效應,天文學家恰恰藉助此效應而了解到光回聲的反射媒介物正在以每秒210千米的高速運動。這個發現也正好與人們事先對“船底座η”爆發的理論預測相吻合。但無論如何,該光回聲都說明了天文學家曾經的預測與事實有一定差距。
從理論上來說,“船底座η”的爆發應該被看成是一場對“假超新星”,再加上它的這場爆發在亮度上有著很大改變,因此封它為此稱號就十分恰當。儘管“船底座η”在爆發時釋放出了典型超新星爆發時發出能量的10%甚至更多,但它至今依然完好無損,並沒有“大傷元氣”。 解釋這種爆發的主流模型是,這顆恆星能量輸出的突然增加導致其外層以不透明的星風被吹散。這個物質殼層如此之厚,以至於大大增加了發光的有效表面積,從而增加了整體亮度。不管怎樣,“船底座η”都是一顆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恆星,天文學家也計劃在未來對它進行近一步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