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洋深海發現罕見鯊魚新種

【正見新聞網2013年09月20日】

在幽暗的深海之中,你很難能夠預料到會遇到些什麼。2012年,鯊魚生物學家保羅·柯樂金(Paul Clerkin)在南印度洋進行了一次調查,收穫了許多難得一見的鯊魚物種,其中不乏新種。

擬貓鮫科種類小齒擬皺唇鯊(學名:Pseudotriakis microdon)

這些奇特的發現包括3米長的擬貓鮫科種類小齒擬皺唇鯊(上圖,學名:Pseudotriakis microdon);一個“齙牙”突出的銀鮫目(學名:Chimaeriformes)新種;以及一個盾尾鯊屬(學名:Parmaturus)新種。

銀鮫目(學名:Chimaeriformes)的一個新種

這是銀鮫目(學名:Chimaeriformes)的一個新種。融合在一起的齒板看起來有點像齙牙。為了進行研究,保羅·柯樂金加入了一條商業漁船。漁船在海底山脈以上的水中拖網,捕撈大西洋胸棘鯛,拖網最深時達到2000米。柯樂金在船上採集被漁網誤捕上來的鯊魚。捕撈地點非常偏僻,漁民們拖上來許多極其罕見的鯊魚種類。他們從毛裡求斯島的一座港口出發,花了五六天時間才到達捕魚地點。

深海怪物

這可能是一個“嵌合體”(Chimera)的例子。研究者稱它可能屬於一個新物種,但還需要基因分析的確認。“這一地區是鯊魚最後的‘樂土’之一,”柯樂金說,“但這是第一次有人到這裡對它們進行記錄。”漁民們已經在這片海域進行了多年捕魚作業。

貓鯊科光尾鯊屬(學名:Apristurus)的一個新種

貓鯊科光尾鯊屬(學名:Apristurus)的一個新種,在此次調查中只發現了這一條。漁民從大約1300米的深海將其拖了上來。

喙吻田氏鯊(學名:Deania calcea)

喙吻田氏鯊(學名:Deania calcea)以其長而扁平的鼻子聞名,且鱗片上具有草耙狀的小齒。對見到的每一種鯊魚,柯樂金都採集了幾個標本,同時記錄長度、性別、是否性成熟等數據。他的這些工作,其實都是“組裝生命之樹”(Assembling the Tree of Life)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目的是尋找出每種生命的演化源頭。柯樂金稱他拿回了近1噸重的鯊魚。事實上,他最後通過空運向美國許多實驗室和權威專家寄送了約1.3噸重的鯊魚樣品。

貓鮫科盾尾鯊屬(學名:Parmaturus)的一個新物種

貓鮫科盾尾鯊屬(學名:Parmaturus)的一個新物種。該屬鯊魚十分罕見,而且體型很小。對在加州莫斯蘭丁海洋實驗室攻讀研究生的保羅·柯樂金來說,盾尾鯊是讓他特別印象深刻的。這些鯊魚成年時的體長僅為1英尺(約合0.3米),具有柔軟而圓胖的腹部。 “到目前為止,它們是最可愛的一種鯊魚,” 他說,“它們(在船上)會用肥胖的肚子滾來滾去,這看起來很有趣,但是想要拍照就困難了。”

貓鮫科的又一個新物種

貓鮫科的又一個新物種,可以看到其針狀、帶鉤的牙齒,以及暴露在外的鰓(胸鰭前面的白斑處)。

在印度洋南部的公海上,巨大的浪濤有時候會使捕魚和調查工作不得不停下來。有些波浪甚至能打到船的頂端。

鯊魚學家保羅·柯樂金正在與毛裡求斯阿爾比恩漁業研究中心的同事討論如何研究這條鯊魚,他希望能以研究導師和自己母親的名字來命名一些新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