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4年06月06日】
中、德兩國考古專家今年5月對新疆洋海古墓出土的相關服飾進行研究時,由兩條來自洋海古墓乾屍上的有襠褲子引起科學家注意;經過考古專家證實,確定褲子的年代為距今3300年,從現有的考古資料發現,這兩條褲子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有襠褲。
新疆文化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呂國恩表示,這兩條褲子被認為屬於兩個40歲左右的男子,衣服表明他們的身份是遊牧民族,但也可能是戰士。在他們的陪葬物品當中還有一條鞭子、一個木製馬嚼子、一把戰斧和一張弓。
洋海古墓距今3000年,兩條褲子藉助於碳年代測定法,並經中德考古專家證實,其年代為距今3300年。考古專家認為,這次發現也支持了另外一個觀點:褲子是遊牧民族專為騎馬而發明的,因為長袍等衣服不適合騎馬,因此導致這種褲子在當時興起。
人類的騎馬史被認為開始於4000年前,這也表明褲子也可能起源於同一歷史時期;這兩條褲子每條都是由三塊布料縫製的,兩條腿各占一塊,跨部一塊,布料上面還附帶著布紋裝飾。
洋海古墓位於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南麓的洋海墓地,是一片占地約5.4萬平方公尺的古老墓地,炎熱乾燥的氣候使這些衣物得以保存數千年。自2003年發掘以來,考古專家已經發現超過500座古墓。
此前保存在新疆博物館的一條出土於新疆且末縣扎滾魯克墓葬的有襠毛布褲子,被公認為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有襠褲子,距今約2800年。從這兩處發現的褲 子可以看出,它們所用的材料都是動物毛,也就是紡織而成。但扎滾魯克墓的褲子是單色,此次發現的褲子採用編織花紋裝飾,其間還有配飾。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呂國恩認為這是該地距離南西伯利亞和阿勒泰地區近,這裡的人們有使用裝飾物的傳統。
新疆博物館研究員阿迪力.阿布力孜指出,在新疆還發現“很新潮”的褲子。和田地區洛浦縣普拉墓葬出土的一條漢代毛布燈籠褲,用的是目前仍在流行的百褶布料,異常蓬鬆。肥胖者穿上後更顯身材寬厚,身材細瘦者則猶如被套在袋子裡,讓人不得不讚嘆其前衛與時尚。
據史料記載,我國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子叫作“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