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傳千年的燒陶技法 台灣找到了

【正見新聞網2016年12月28日】

約在唐代中斷的燒陶技法,昨被中國專家驗證“真的可行!”結果不僅比古代還好,實驗成功地點不在中國而是在台東山區。台灣陶藝家何志隆7年前誤打誤撞燒出有如商周時期青磁的結晶,中國河北博物院一行專家學者日前帶著從中國帶來的土胚入窯封存,昨開窯後證明不上釉、天然柴燒一樣能燒出翡翠結晶陶器,令陸專家十分興奮。

中方專家與台東在地文史工作者數十人擠滿了小小的場地,河北博物院研究員穆青查驗自己在11月所貼的封條完整無誤後開啟窯門,所有人發出讚嘆,翡翠色的光澤分布在陶藝品上,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不禁脫口道:“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原來從唐代以降工匠以習於上釉藥後燒陶,台灣傳出消息,何志隆單以草木燒陶就能燒出如翡翠般玻璃質質的陶器,這項技術也隨著釉藥的普遍而失傳,中國專家們聽聞後還帶著自己的土胚前來燒制,想不到真的傳言屬實,令專家感到十分新奇。

穆青表示,如翡翠、琉璃的結晶是在燒陶時,草木灰揚起落在土胚上,再因高溫和壓力,漸漸結晶成通透狀,這項技術已經失傳很多年了。

看到有專家學者背書,何志隆多年努力和辛勞似乎不失所償,其實神情還是頗為落沒,因為近來能夠燒出的完美、通透如琉璃的成品機率微乎其微,還認為:“這次燒得不好”。也有與會者嘆惜道:“最好的‘老坑玻璃地’僅出現在部分成品的一小處,太可惜了!”

但穆青則表示,追求完美是常情,“但這接近不可能”,例如這次作品中許多都有草木灰落在成品上情況十分嚴重,卻也因為如此,失敗的作品夾雜完美的翡翠光澤才能夠證明這真的不是人工所為,而是天然形成。

其實何志隆的陶藝品早就被許多達官巨賈認可,國票證券董事長洪三雄與某位科技界大老皆收藏價值千萬元的“孔雀尊瓶”,但這次獲得學界認可別有意義。何家人表示,近期還需重製窯場追求極致。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