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手抄本法國天價賣出 在台免費看

【正見新聞網2020年07月11日】

明代珍貴古籍《永樂大典》,其中2冊(共4卷)明嘉靖年間手抄本,7月7日在法國巴黎拍賣,以約新台幣2.7億成交。不過台灣國家圖書館表示,館內也有珍藏8冊《永樂大典》內容,數位化後開放各界免費瀏覽,主要為戲文為主,其中編號「13991」《永樂大典》更是全球研究古典戲曲研究者口耳傳頌不絕的「秘碼珍笈」,舉世聞名。

《永樂大典》是一部類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08年)耗二千人力編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它百科文獻,其規模遠超過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即使是清代編纂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也只有1萬卷、1億6千萬字,不到《永樂大典》的一半。

尤其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日前《永樂大典》其中2冊嘉靖年間手抄本,在法國巴黎最後以640萬歐元落槌,這2冊分別為「湖」字與「喪」字,加上佣金為812.8萬歐元(新台幣2.7億)天價成交,比原估值高出千倍,買家據傳為一名浙江收藏家。

台灣國家圖書館也有珍藏8冊《永樂大典》內容,數位化後開放各界免費瀏覽,主要為戲文為主,其中編號「13991」戲本,更是全球研究古典戲曲研究者口耳傳頌不絕的「秘碼珍笈」,舉世聞名。(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不過台灣國圖表示,其實館內也典藏《永樂大典》中堪稱無價的孤本。目前台灣官方收藏的永樂大典,除國圖的8冊外,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62冊,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有2冊。

所謂「孤本」,指某一書籍僅存的惟一存世的版本,特指古籍書物, 也可解釋為僅存的一份手書作品或原作已佚失,僅存的一份拓本或副本。

台灣國圖表示,館藏其中最珍貴的是編號13,991,該冊「永樂大典」自卷13,965起到13,991止,共27卷,內容收錄了33種戲文,原書都已亡佚,因此堪稱是古典戲曲研究者的「秘碼珍笈」。

編號「13991」的《永樂大典》是於民國九年,由名儒葉恭綽在英國倫敦的一個小古玩店中購得,書中存錄「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3本戲文,都是當時學者沒看過的,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南戲全本,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在戲曲史上的意義與價值更是不言可喻。

台灣國圖館長曾淑賢談到,這冊當年由葉恭綽秘藏的孤本,因抗戰爆發、時局混亂而不知下落,因此學界曾普遍認為已經佚失,未料國圖於抗戰期間輾轉購得《永樂大典》其中的8冊,並完整保存至今,且經文化部指定為國寶級古籍。

《永樂大典》忠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永樂大典》內容多達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依照「洪武正韻」分列,全書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采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其中蘊含五代、十國、宋、遼、金、元諸朝累藏典籍,所以書中大量引用歷史中罕見的奧籍秘典,對於後世極具輯佚、校對等多方面的價值及影響,彌足珍貴。

《永樂大典》編纂完成時只有一部手抄的正本,正本隨著明朝滅亡而告失,後世保存的都是明朝嘉靖年間抄錄的副本,但也逐漸散佚,清朝光緒年間翰林院檢查時,已不足5000冊。清朝末年又遭到八國聯軍戰亂,多冊流失海外,在世界各國拍賣會上和收藏家裡所發現的全部加在一起,也僅僅只有800卷左右。

整部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朱筆主要用來繪製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圈點則是用內空外圓的蘆、竹、骨或玉制筆管蘸上硃砂印泥戳上。編纂者們也要根據文獻中的語詞來確定條目,同時把各種典籍中凡出現過這個條目的一段記載,或是整部書籍全抄錄下來,還要點明采自什麼文章、書籍,是何人撰寫的,讓人明晰出處,可以查考。

目前台灣國圖已將館藏8冊《永樂大典》全文影像數位化,公開放置於「古籍影像檢索系統」http://rbook.ncl.edu.tw/NCLSearch/,免費提供各界瀏覽使用。

《永樂大典》村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永樂大典》江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永樂大典》李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永樂大典》論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永樂大典》積字卷。(台灣國家圖書館提供)。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