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1年06月12日】
在台灣似乎到處都吃得到蚵仔煎,蚵仔煎儼然已成為民間美食的代名詞。談到蚵仔,當然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有蚵港之稱的東石漁港。嘉義縣的東石港西臨台灣海峽,位於朴子溪和北港溪出海口中間,地勢低洼且平坦,其間水路、濕地及漁塭便占去了一大半的土地,蚵仔養殖漁業發達居全台之冠。
造訪東石蚵港的第一個感覺,蜿蜒狹窄的街道顯得異常的冷清並瀰漫著一股濃濃的鹹濕海水味道,除了偶然可遇的老弱婦孺,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內路旁到處可見堆積如山的蚵殼,和屋檐下三三兩兩的挖蚵婦女,也難怪東石港又有青蚵嫂故鄉的稱號了。
東石鄉的漁業除了傳統的捕魚之外,養蚵的收入幾乎占了漁民經濟來源的一半。蚵仔又稱牡蠣,東石養殖的品種以真牡蠣〈巨牡蠣〉為主,在亞熱帶的台灣,蚵仔全年可收,夏季時蚵仔生長較快速且肥美,但在颱風過後和冬季時則會變得成長遲緩瘦小。
東石養蚵的歷史,相傳是280年前泉州人來台灣從事漁業時,將牡蠣的養殖技術引進嘉義沿海的。養蚵仔除了要搭蚵棚外,還得經常穿蚵串、寄蚵苗、起蚵厝、檢蚵仔和剝蚵仔,工作可說是非常繁忙。同時,還得忍受夏天日曬雨淋和冬天的冷風寒水,因此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所以很少有年青人願意留下來繼承家業,通常都是老一輩的在勉強支撐著,但這幾年台灣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已有不少的年輕一代回流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