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1年06月29日】
國定考古遺址再增一處!文化部公告,連江縣馬祖列島的「亮島島尾考古遺址」,獲文化部考古遺址審議會審議通過,指定為第11處國定考古遺址。其中出土了距今約8千年的2座人骨墓葬,分別命名為「亮島人1號」及「亮島人2號」,經判定為一男一女,是目前亞洲大陸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最完整的古代人類基因序列」。
亮島位於連江縣北竿鄉最東北的島嶼,面積約0.35平方公裡,而此次指定「亮島島尾考古遺址」的範圍包含4處(島尾I、II、III及IV),可視為一個遺址群,都位處於亮島島嶼東北端被稱為「島尾」之處,因此指定名稱定為「亮島島尾考古遺址」。
文化部指出,該考古遺址在2011年時,因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舉辦登島60周年慶祝大會,由當時連江縣長楊綏生在島上道路旁發現貝冢遺留,隨後由考古學家陳仲玉先生進行調查,開啟了在島上考古試掘工作。
在有限的發掘面積上,發現考古遺址貝冢分布廣泛,雖然文化堆積不厚,但卻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陶器、石器與骨器;還出土了2座人骨保存狀況相當良好的墓葬,均成功採集古DNA樣本,獲得有效的基因序列,分別命名為「亮島人1號」及「亮島人2號」,經判定分別為男性及女性。
出土墓葬以碳14定年數據測定後,推斷「亮島人1號」距今約8200年、「亮島人2號」距今約7600年,兩具人骨彼此年代相距約600多年,是目前亞洲大陸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最完整的古代人類基因序列,此一發現獲得國際學界的高度注目,在學術研究史上有重大意義。
文化部說明,經考古學家調查,「亮島島尾考古遺址」距今約8300年至7000年前,是我國目前所轄區域內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之一,屬於較為少見臨海崖邊的考古遺址,生態環境極為特殊,展現人類面向大海向外擴張環境適應的樣貌,在區域文化發展上有其特殊性與重要性,也與台灣地區考古遺址有極大的差異。
文化部表示,「亮島島尾考古遺址」指定為國定考古遺址後,文化部將接續連江縣政府早期推動的研究成果,目前亮島人的研究已證實,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在史前人群遷移擴張的重要地位,將再持續深入探究該考古遺址所出土之遺物,期望能填補亞洲大陸東南沿海文化發展史上的部分空白。
目前全島屬軍事管制區,未開放一般大眾登島,原由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協助「亮島島尾考古遺址」基本管理維護,並由連江縣政府進行一年2次的定期巡查。文化部表示,未來將與連江縣政府合作,進行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活動,推動考古遺址之保存及其內涵與意義的闡揚,後續也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8條規定,委請連江縣政府進行亮島島尾考古遺址監管保護工作,並將請馬防部就現況持續協力管理維護,將優先針對考古遺址現場受自然風化作用可能的影響,進行事前預防及保護工作。
*相關資料/國定考古遺址共11處:台北市「圓山考古遺址」、新北市「十三行考古遺址」、新北市「大坌坑考古遺址」、宜蘭縣「丸山考古遺址」、宜蘭縣「Blihun漢本考古遺址」、高雄市「鳳鼻頭考古遺址」、高雄市「萬山岩雕群考古遺址」、台東縣「卑南考古遺址」、台東縣「八仙洞考古遺址」、南投縣「曲冰考古遺址」、連江縣「亮島島尾考古遺址」。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