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污染全球河川 專家驚:恐爆下一場大流行病

【正見新聞網2022年02月19日】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使用的藥物正在嚴重污染全球各地河川,專家擔憂抗藥性恐怕催生出下一場大流行病。圖為香港啟德河,研究團隊在其中一處檢測到34種活性藥物成分。

一份涵蓋全球各大洲的研究顯示,人類使用的藥物正在嚴重污染全球各地河川,超過1000個監控地點中,只有2處未驗出污染,香港啟德河檢測出34種不同藥物成分反應,數量居全球之冠,部分地區的藥物濃度超出可能導致「抗藥性」的濃度。專家警告,藥物污染不只對環境,對全球人類的健康都構成威脅,可能引發下一場大流行病。

印度河川也受到藥物污染影響。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先前研究已經證實,藥物污染會影響大自然,近期一份刊登在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跨國研究進一步擴大研究範圍,一共檢測各大洲104個國家、258條河川超過1000個地點,檢測這些地點的61種活性藥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濃度,這份研究是迄今針對河川藥物污染的最大型研究。

結果顯示,全球只有2處未受污染,分別是冰島及委內瑞拉的一座未使用現代藥物的原住民村落。

活性藥物成分濃度非常高的熱點包括巴基斯坦大城拉合爾(Lahore)、玻利維亞行政首都拉巴斯(La Paz),以及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西班牙馬德裡的污染程度擠進前10%,蘇格蘭格拉斯哥、美國達拉斯擠進前20%;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啟德河的一處就檢測到34種不同的活性藥物成分,居全球之冠。

最常檢測到的活性藥物成分包括難以分解的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及咖啡因,至少半數地點都有測到這3種成分,1/5的地點檢測到抗生素濃度處於危險水準,許多地點都檢測到至少1項活性藥物成分的濃度高到有害野生動物,可能的影響包括讓魚類雌性化。

河川會出現這些活性藥物成分,主要是人類或家畜用藥後,排泄物排放到下水道系統,或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另外也有可能是直接從製藥工廠外流。

帶領這項研究的英國約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威金森(John Wilkinson)表示,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等各個機構都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下一場大流行病」,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項研究的所有監控地點中,高達19%的抗生素濃度,都超出預期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濃度。

一份1月刊登的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約有500萬人因抗藥性死於細菌感染,抗生素抗藥性最嚴重的地區與這篇研究中藥物污染嚴重的區域相當接近,顯示河川藥物污染可能和抗藥性有關。研究因此總結:「藥物污染對環境及人類健康都構成全球威脅。」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瑞典哥特堡大學(Gothenburg University)教授拉森(Joakim Larsson)表示,藥物幾乎在全球各地河川中無所不在,這份研究顯示許多地點中相當多的藥物濃度已經超出安全水準,他強調細菌不管國界,因此只要地球上某一個地方出現新的抗藥細菌,很快就會對所有人構成風險。

(中時)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