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3年11月05日】
【編者注】宇宙的浩渺對人類永遠是個迷,無從知道其實質。現代天文學所認識到的只是用現代高科技捕捉到的天體在人類所在空間能觀察到的變化瞬間,科學家抓住這一刻的觀測數據,提出理論,假說,象盲人摸象,難以窺探到整體和其本質所在。如果只在人類這個空間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希望讀者從現代天文的發現中,能思考宇宙、人體、生命的真正意義何在。
據IFLscience.com 2023年11月2日報導,「百年觀測期間消失和出現的光源」(VASCO) 項目試圖對過去 70 年來從視野中消失的恆星數量進行分類,發現大約 100 顆恆星失蹤,但沒有具體解釋。
VASCO 項目將美國海軍天文台從 1949 年開始拍攝的圖像與Pan-STARRS 巡天圖像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間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大約 100 個光源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恆星可能會像參宿四一樣變暗,或者像超新星一樣爆炸,留下餘輝數小時或數天,但通常不會簡單地從視野中消失。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它們未能成為超新星,而是坍縮成黑洞。然而,這種情況被認為非常罕見,不到九千萬分之一,並且可能無法解釋為甚麼這麼多光點消失了。VASCO隨後進行的一項研究,著眼於進一步消失的候選者,發現超新星檢測失敗率低於六億分之一。
恆星神秘消失的一個著名例子發生在1952 年 7 月 19 日,當晚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附近的帕洛瑪天文台對夜空進行了一次調查,重點關注特定區域並對其進行多次拍攝,試圖發現太陽系中的天體,例如小行星在經過星星的前面時讓它們稍微變暗。當晚8點52分,他們拍攝到了一張三顆星星靠得很近的圖像。晚上 9 點 45 分,在同一區域拍攝了第二張圖像。這一次,那些物體卻不見蹤影。在隨後的 69 年裡,該地區的任何後續圖像中都沒有出現瞬變現象。當然那三顆星星再也沒有出現過。
兩張間隔不到一小時的圖像,左圖中靠的很近的三顆星星消失了
雖然研究這些天體對天體物理學家很感興趣,他們可能需要解釋恆星消失的機制,但搜索背後的推動因素之一遠不止於此:尋找戴森球,這是先進文明利用能量的一種假設方式。用太陽能電池板包圍一顆恆星。搜索這些瞬變可能引導我們走向先進的文明。
「如果天空的某個區域傾向於產生相對於背景而言出乎意料的大量候選者,那麼這個區域或『熱點』可能值得額外關注。」 另一個團隊在 2019 年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的論文中寫道。
然而,後續研究也沒有找到戴森球的良好候選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缺失的恆星,而且沒有太多解釋。
資料來源:
1. https://www.iflscience.com/in-1952-3-stars-vanished-from-the-night-sky-what-happened-to-them-71358?fbclid=IwAR1MPYFBPjp1HKj9a-yN-dmjtHf5nkZqQpekUg4K1krOoTvN7E-QUBmWIi0
2. https://www.iflscience.com/hundreds-of-stars-have-vanished-without-a-trace-where-did-they-go-7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