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5年01月06日】
心懷怨恨會降低生活品質。了解如何掙脫束縛。(Epoch Times)
這是「美德醫學」的第四部分:一個著名的寓言講述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小男孩的故事。父親給了小男孩一袋釘子,並告訴他,每當他感到憤怒或怨恨時,就在後院的籬笆上釘一顆釘子。小男孩迫不及待地敲了起來,很快,籬笆上就布滿了釘子。最後,父親讓他把釘子一個個拔掉。當男孩拔出釘子時,他注意到了釘子留下的洞。
父親說:「這些洞就像你的怨恨留下的傷疤。憤怒和傷害可能會離去,但傷疤依然存在。」
怨恨不僅在情感上,而且在身體上都會留下烙印。幸運的是,既有治療的方法,也有預防的方法。
怨恨對我們心靈的傷害
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教育心理學教授、寬恕研究先驅羅伯特·恩萊特(Robert Enright)領導的一項研究中,對17名男性心臟病患者進行了觀察,以測量怨恨和寬恕對他們心臟的影響。
恩萊特要求他們回憶過去未曾原諒的不公正行為。當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醫療監視器顯示,輸送血液到他們心臟的動脈開始收縮,減少了血流量。這種生理反應反映了當我們心存怨恨時所發生的隱喻性「關閉」。
恩萊特告訴《大紀元時報》,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減少怨恨可以保護心臟,有可能減少心臟病患者的胸痛甚至猝死。
根據《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一項薈萃分析,即使是容易發怒和懷有敵意——怨恨的主要特徵–的健康人,患冠心病的風險也要高出19%。對於已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這一風險上升到24%。2024年的一項最新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表明,長期憤怒會導致血管功能失調。
恩萊特回憶了他在臨終關懷中遇到的一位80多歲婦女的故事。由於一場未解決的不公正事件,她對一位家庭成員的怨恨已經持續了40多年。恩萊特說:「想想看,這對不公正的始作俑者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相反,揮之不去的怨恨耗盡了她的希望,減少了她晚年的歡樂。」
揮之不去的影響
怨恨與憤怒不同,憤怒會迅速褪去,而怨恨則像一劑慢性毒藥。
當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我們會本能地舉起憤怒的盾牌,相信它能保護我們免受進一步的傷害。在短期內,這可能會讓人感到充滿力量。恩萊特說:「我們好像在告訴自己,『你不能這樣對待我』。」
但怨恨停留的時間太長,成為他所說的「人類心中不健康的客人」。
怨恨一詞的來源是古法語「resignir」,意思是「再次感受」或重新體驗強烈的感覺,這表明了怨恨的一個顯著特徵:反芻。
有怨恨的人往往會反覆思考不公平的事件。哲學家阿梅莉·羅蒂將怨恨描述為:「以過去為食,反覆咀嚼屈辱、侮辱和傷害的痛苦記憶,反芻它們,直到它們的苦澀變成可口的味道。」
胡思亂想會滲透我們的身體,引髮長期的高度緊張狀態。這種壓力會導致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從而損害免疫系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
胡思亂想還會導致抑鬱、憤怒加劇、攻擊性行為和自殺傾向。
凱瑞·豪厄爾斯(Kerry Howells)在她的《解開你的糾結:當我感到如此怨恨時,我如何能心存感激?》(Untangling You: How Can I Be Grateful When I Feel So Resentful?)中寫道:「因為怨恨是一種被困住的情緒,當它滋生和發酵時,它會吸引其它怨恨。晚上躺在床上回想當前的怨恨,常常會讓人想起其它不相關的怨恨。」
安·科森(Ann Corson)博士是一位將身體治療和情感治療融為一體的綜合醫學醫生,她解釋說,怨恨根深蒂固的人經常會對生活的各個方面感到不滿——他們的工作、人際關係,甚至他們自己的身體,形成一個影響他們健康的負反饋循環。
隨著時間的推移,怨恨會轉化為一種世界觀。它讓我們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敵對的,世界從根本上是不公正的。有時,我們的怨恨並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會質疑自己為何會遭遇某些苦難,並對自己的人生命運產生深深的不公感。
恩萊特說,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很難辨別——即使是我們自己。
怨恨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它還會波及家庭和社區。恩賴特說:「怨恨往往會被遺傳,如果父母表達了怨恨並為子女樹立了榜樣,怨恨就會代代相傳。」
擺脫怨恨
那麼,我們該如何驅逐這種怨恨呢?
專門從事成癮治療的教授兼臨床心理學家瑞安·布萊克斯托克(Ryan Blackstock)認為,要消除怨恨,首先必須了解它。他告訴《大紀元時報》:「怨恨從何而來?當時是什麼情況?也許最重要的是,它現在的目的是什麼?所有的怨恨都有其目的。」
恩萊特提出了管理怨恨的四階段寬恕過程:揭露階段、決定階段、工作階段和發現階段。
在揭露階段,我們的目標是理解自己的感受,承認傷害,並意識到怨恨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的。
恩萊特分享了一個女人的故事,她承受了來自父親的深深傷害。她意識到,長期以來的怨恨影響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際關係緊張,自尊心受到侵蝕,給她的未來蒙上陰影。通過直面這些情緒,她開始看清怨恨是如何束縛她的。
在決定階段,她有意識地選擇了原諒——不是為父親的行為開脫,而是將自己從怨恨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她認識到,執著於憤怒只會延長自己的痛苦。
恩萊特認為,寬恕是治療怨恨疾病的「良藥」。作為怨恨的反面,寬恕與降低膽固醇比率有關,而膽固醇比率是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預測指標。此外,寬恕的人血壓較低,心臟對壓力的反應更好。
除了決定寬恕之外,工作階段還需要改變自己的觀點。這位女士開始探索父親的過去,發現他的苦難和創傷。了解他的掙扎並不是為他的行為開脫,但是軟化了她的怨恨。恩萊特表示,這種新發現的同理心讓她的內心滋生出同情,從而「消除了怨恨」。
最後,在發現階段,她開始在痛苦中尋找意義。出於仁慈,她選擇照顧垂死的父親,甚至在他最後的日子裡餵他吃飯。
父親去世後,她說:「我很感激我這樣做了,因為他畢竟是我的父親;如果我沒有原諒他,我心裡就會充滿悲傷和仇恨。現在只是悲傷而已。」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Resentment: The Unhealthy Guest in the Human Heart。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