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5年05月18日】
但許多古老文化及其發展出的醫學體系認識到情緒和身體之間存在深刻的聯繫。(Illustration by The Epoch Times, Shutterstock)
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我們的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如果你不相信情緒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回想一下你最後一次真正生氣的時候。或許你的心跳加速、下巴緊繃,或者臉紅出汗。你可能感受到一股憤怒帶來的能量,以及一種想說出粗話的強烈衝動。
你的情緒反應會影響你的身體。
在一個由科學思維主導的世界中,我們的身體和情緒往往被認為是分開的。但許多古老文化及其發展出的醫學體系認識到它們之間存在深刻的聯繫。這些文化中的人明白,情緒可以在身體上產生深遠影響,改變我們的健康軌跡——或好或壞。
中醫幾千年來一直強調身心的聯繫。它認為情緒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疾病。在這一精密體系中,情緒與特定的器官、季節、元素、顏色和味道相關。情緒與身體之間存在雙向關係。強烈、持續、未被承認或未處理的情緒可能會對相關器官產生不利影響,反之亦然。如果忽視或不當處理感受,它們可能表現為身體症狀並導致疾病。
在這個整體系統中,情緒是人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被關注、滋養、承認和表達,以保持健康。
以下是中醫中情緒與其相關器官的對應關係:
– 悲傷:肺
– 恐懼:腎
– 憤怒:肝
– 喜悅:心
– 擔憂/過度憂思:脾
印度的傳統醫學阿育吠陀是另一種早已理解情緒與健康聯繫的醫療體系。其他體系包括藏醫、日本漢方醫學,以及尤納尼醫學(或希臘-阿拉伯醫學)——一種由希臘人創建並由阿拉伯人進一步發展的傳統治療體系,最著名的是穆斯林哲學家和醫生阿維森納(Avicenna)。
現代科學也開始探索這種聯繫,並驗證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2022年瑞典的一項研究分析了490,527名心力衰竭患者約四年的數據。結果顯示,失去親密家庭成員的人比未經歷喪親的人死亡風險顯著更高。失去配偶會使死亡風險增加20%,而失去兩位親人則增加高達35%。
研究還發現,頻繁的憤怒會增加心臟病風險,悲傷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擔憂會提高血壓和心率,恐懼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消化問題、免疫系統減弱,並加速衰老。
《大紀元時報》健康作家希娜‧麥卡洛(Sina McCullough)在母親去世時,親身體驗了情緒與身體的聯繫。儘管她的母親治癒了多種身體疾病,但最終因丈夫去世帶來的悲傷而「心碎」去世。
健康記者澤娜‧勒魯(Zena le Roux)寫道,即使是慢性疼痛,起因也不僅僅限於身體層面,還可能涉及我們過去未處理的情緒——通常可追溯到童年時期。她引用研究發現,84%患有慢性疼痛的成年人有未解決的童年創傷。
現代生活鼓勵我們追逐「積極」情緒,避免任何不愉快的感覺。負面的情緒——如悲傷、憤怒、悲痛或恐懼——往往被迴避。我們用從技術到飲酒的各種方式分散注意力,麻痹那些可能引領我們進入內心深處、黑暗角落的情緒。
這種迴避習慣正成為我們傳給下一代的模式。
我們沒有教孩子們如何識別和處理情緒,而是遞給他們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數字「安撫奶嘴」可能暫時防止情緒爆發,但卻阻礙了孩子們學會如何面對不適並以健康的方式處理強烈情感。
情緒是複雜的,但培養健康的情感關係會帶來無盡的好處。認識自己的感受、處理並釋放它們,可以提升情緒智商和培養自我意識,最終實現自我掌控——同時也是在照顧我們健康的一個基本面向。◇
原文「Can Emotions Make Us Sick?」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