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年前微型怪獸化石現身 或改寫古生物史

吳瑞昌

【正見新聞網2025年05月20日】


圖為著名的遠古掠食者加拿大奇蝦化石,它與「摩斯拉芬托尼」同屬已滅絕的放射齒目,並共享同一片水域,且外型有不少相似之處。(公有領域)

近期,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一種距今5億年的新型捕食動物化石。它體型只有人類食指那麼大,擁有三隻眼睛,會用嘴巴鉤住獵物,並透過尾部的鰓呼吸,整體外形就像外星版的「皮皮蝦」(蝦蛄),堪稱海底微型怪獸。

加拿大曼尼托巴博物館(Manitoba Museum)和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ROM)的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中發現了一種具有5.06億年歷史的引人注目的新型捕食動物化石,命名為「摩斯拉芬托尼」(Mosura fentoni)。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這50年來,一直處於伯吉斯頁岩研究的前沿,目前共發現了數十個新的化石遺址和物種。該項研究結果於5月14日正式發表在《王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中。

摩斯拉芬托尼獨特的外型與結構

「摩斯拉芬托尼」與著名的遠古掠食者加拿大奇蝦(Anomalocaris canadensis)同屬已滅絕的放射齒目,並共享同一片水域。該生物身長1.5-6公分左右,擁有多達26個軀幹節段,3隻突出的眼睛、多刺的爪子、長滿牙齒的圓形嘴巴,以及身體兩側帶有游泳瓣。

另外,「摩斯拉芬托尼」軀幹分為頸部、具有大游泳瓣的中軀幹和多節的後軀幹,然而它的後軀幹還長滿了鰓和減小的鰓瓣,顯示其呼吸與泳動功能。這些特徵與其它放射齒目化石顯著不同。

令該團隊人員驚艷的不單是它特殊的外型,幾塊化石完整保存了它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消化道等細節。甚至能清楚辨識出眼神經如何連接視覺中樞,堪稱寒武紀小型掠食動物解剖學的裡程碑。

研究人員還發現「摩斯拉芬托尼」循環系統與人類的動脈和靜脈不一樣。它擁有「開放」的循環系統,其心臟將血液泵入稱為腔隙的大型體腔中,這些結構在化石中以反射斑塊形式保存,遍布它整個軀體並延伸至游泳瓣之中。

由於其腹部附近有寬闊的游泳瓣和狹窄身形,整體外酷似蛾子,因此被野外收藏家暱稱為「海蛾」。該暱稱啟發科學家,於是引用日本奧特曼打怪獸中的怪獸「摩斯拉」(Mothra)命名。

目前,研究人員對於「摩斯拉芬托尼」內在結構存在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推測其獨特結構可能與特定棲息地偏好或高效呼吸需求有關,未來需要更深層次的探究。不過,這次考古發現,打破了過去對生物的認識,也讓科學家對5億年前的生物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安大略博物館的無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館長吉恩-貝爾納·卡隆(Jean-Bernard Caron)表示,新物種的發現揭示,這些早期節肢動物已經具有驚人的多樣性,且其適應方式與現代許多生物有許多相似之處。

「世界上很少有化石遺址能提供如此深入的軟組織內部解剖學資訊。我們可以看到眼睛裡神經束的痕跡,這些神經束可能參與了影像處理,就像現存的節肢動物一樣,其細節令人感到驚嘆」,卡隆補充道。

領導這項研究的曼尼托巴博物館古生物學和地質學館長、ROM研究員喬·莫伊蘇克(Joe Mosiuk)則表示,「『摩斯拉』後軀幹有16個緊密排列的節段,且上面排列著鰓結構,這與鱟、鼠婦等現代生物的構造近似。因為這些生物基本都共用一組位於身體後端、帶有呼吸器官的節段。」

莫伊蘇克補充道:「摩斯拉化石中保存完好的循環系統,有助於我們解讀其它化石中類似之處,但不太清晰的特徵導致它們的身份一直存在爭議。事實證明,這些結構的保存範圍很廣,並證實開放性循環系統的古老起源。」

伯吉斯頁岩存大量寒武紀生物化石

目前, 61塊「摩斯拉芬托尼」化石中除了一塊之外,其餘均由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於1975年至2022年間收集。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一份先前未發表過的摩蘇拉化石標本,該標本由伯吉斯頁岩的發現者查爾斯·沃爾科特(Charles Walcott)收集。

這些化石大部分來自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幽鶴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的雷蒙德採石場(Raymond Quarry),還有一些來自庫特尼國家公園(Kootenay National Park)大理石峽谷周圍的新區域。

該區域發現了壯觀的化石遺址藏於新伯吉斯頁岩中,考古學家還從中發現過史丹利蝦屬(Stanleycaris) 、寒武耙蝦屬(Cambroraster)和巨盔蝦屬(Titanokorys)等其它放射齒目化石。

伯吉斯頁岩位於加拿大洛磯山脈,保存大量完好的寒武紀海洋生物化石,是研究寒武紀海洋生物的頂尖地點,因其卓越價值使其於1980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現為加拿大洛磯山公園群(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的一部分。

「摩斯拉芬托尼」化石標本將於今年(2025年)晚些時候在溫尼伯(Winnipeg)的曼尼托巴博物館(Manitoba Museum)首次展出。另外,先前存許多放射性動物化石,可以在多倫多皇家海軍學院的威爾納·瑪奇畫廊「生命黎明」(Dawn of Life)中看到。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