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5年08月06日】
楊六郎。(天外客/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圖)
楊家將故事在正史《宋史‧列傳第三十一》中的原文不到三千字,雖然如此,在歷代傳奇小說中的紀載卻是極為生動多元。那麼,到底楊家將傳奇是虛構還是真實存在的事跡呢?
楊家將的故事不只是明清,早在北宋時期就已廣為流傳,名臣歐陽修為友人楊畋的父親楊琪寫了一篇《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內容就稱讚楊家先祖的英雄事跡,其中有一段提到:「(楊業)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鄉裡兒童)野豎(村野小童),皆能道之。」
歐陽修寫這篇文章時距離楊業離世已六十餘年,楊延昭也已離世了三十多年之久,而他們的事跡居然能在重文輕武的北宋社會流傳如此廣,甚至偏遠村裡的孩童都耳熟能詳。此外,朝中的名臣如包拯、王安石也曾在公文奏章及問對中稱頌楊家將的英勇事跡。然而,《宋史》列傳中關於楊業父子三人的文字記載短短不到三千字。
楊業祖孫三人官位最高不過是五品的中級軍官,而敵對一方的遼國為楊業還建了一座楊無敵廟,而以楊延昭為名的六郎廟更是遍布全國的大江南北。相對地,同時期戰功顯赫身居要職的宋朝大將:李繼隆、曹彬、郭守文、王全斌……等人在民間的聲望及對後世的影響力都遠不如他們,但是在正史中的紀載卻比楊業父子三人還要詳細許多,這一現象顯然極不合理,可以見得有大量的史跡故事未被正史所記錄。
在楊家將史料研究方面,清末民初著名學者余嘉錫所著《楊家將故事考信錄》為學術界內已知最早且知名的研究版本,此書搜集歷代記錄的與楊家將相關的史料:從個人著的私史、文集、地方志、詩詞……等等,再對照小說、戲曲描述的楊家將故事,考證其真偽,最後作者雖肯定楊家將精忠報國的事跡,但對於民間流傳的大戰金沙灘、孟良焦贊、七郎八虎,乃至於楊門女將的事跡都持存疑的保留態度。近代學者也曾做過許多補充研究,但大多都是類似論述,筆者究其所以,認為有下述原因:
◎大量史料遺失
早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的靖康之亂中,金兵攻入汴京城內後大量洗劫了宮廷的財寶、文物,而大量的史料也因此毀去,靖康要錄記載:「秘閣圖書,狼籍泥中!」到了南宋理宗紹定四年都城臨安又發生大火,大量的史籍又再度遭禍,《文獻通考‧經籍考‧總敘》雲「紹定辛卯火災,書多闕」!
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大軍攻破都城臨安,有大量的圖書再次遭掠奪或毀壞。而富有學養的文官們大部分都與宋少帝趙昺一同投海殉死,經此三次大規模的文化浩劫,直到元朝準備正式修訂《宋史》時,府庫的藏書已極度不完整,在此狀況下,大量關於楊家將的英勇事跡就沒被正史記錄下來。
◎歷史遭刻意忽略 人們選擇遺忘
《宋史》是由元人宰相脫脫、阿魯圖等人主編,雖有漢人學者協編,但對於曾經敵對的中原王朝將士英勇的戰績,未免諱莫如深,這點以《宋史》對照過去的《史記》、《漢書》……等正史就可發現端倪。尤其對於屢次擊敗遼軍、西夏……等外族的楊門女將,想必更是刻意忽略,而讓她們的史跡如煙而逝。再加上楊家一門歷經魔難,自楊業、七郎八虎到第五代的楊懷玉,男兒們不是死於戰場就是歷經奸臣迫害難以善終,而征西的十二寡婦更是大多都戰死於滴淚崖,這段悲壯的歷史讓北宋臣民們難以接受,或許也就是如此,在當世的史籍乃至於文藝作品中都不願再提及這段往事,寧願這歷史從未發生過,只讓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鄉裡的故事口耳相傳。
尋史之旅:未被正史記錄下的故事
筆者自小就喜愛中國傳統的歷史故事,尤其是薛仁貴征東、楊家將、岳家軍……這類經典的英雄故事,還記得看過一部描述楊家將七子去六子回的歷史劇,見到楊延昭歷經魔難後仍鎮守雁門及河北三關的場景,便感到內心澎湃,久久不能自己,仿佛自己就是那楊家將士的一員,每當夜深人靜時刻仰望著星空,心中一直有著一縷愁緒,總感覺自己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
因此重新整理那段未被正史記錄下的故事,從研究歷代關於楊家將的史料、小說及民間故事,再結合全國數百個相關的遺蹟文物,綜合匯整之後,筆者以為《楊家將演義》中談到的孟良、焦贊、岳勝……等人及楊門女將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相關的許多故事也絕非空穴來風。筆者最後找到了近四十篇以楊家將的主角,楊延昭為主體的傳奇故事,擷取精華成文,就是這《楊延昭傳奇》系列文章。然而筆者相信仍有更多相關故事在民間流傳尚未被發掘,期待後人的發掘,補足這一段被塵封了的歷史。
附表:歷代關於楊家將的詩詞(精選)
◎和仲巽過古北口楊無敵廟
漢家飛將領熊羆,死戰燕山護我師,
威信仇方名不滅,至今遺俗奉遺祠。
註解:
此文出自 蘇頌《魏公集〈卷三十〉》。
1. 漢家飛將:漢代名將李廣。
2. 熊羆:比喻勇士或軍隊。
3. 仇方:旁國諸侯,指敵國。
◎過楊無敵廟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肜聊足慰忠魂。
註解:
此文出自蘇轍《欒城集/16》《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1. 太剛:應指性格過於剛直。
2. 人言:表示意見,指潘美與王侁的猜忌。
3. 周子隠:周處,字子隱。年少時為禍鄉裡,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於西北討伐氐羌叛變時遭主帥司馬肜陷害奮戰而死。
4. 肜:司馬肜,西晉宗室,官至太宰、領司徒。為人無才能而居高位備受批評。
◎試刀石吊楊無敵父子
雁門重鎮秦漢雄,折戟久埋沙漠中。
有石屹立分磊砢,雲是楊家紀戰功。
楊家威名邊塞重,登壇世佩專城印。
無敵聲威更絕倫,橫刀叱吒風雲振。
少年馳獵志虹霓,鷹犬談兵日色淒。
擁旌一怒千軍駭,瞋目三關萬馬嘶。
一朝敵騎如雲集,侁也嫉賢美無術。
轉戰催軍白羽飛,師出不謀占以律。
奇計不用無奈何,決起憑鞍行負戈。
丈夫有死誓不顧,指揮左右如張羅。
強弩暗伏陳家谷,預識旗靡此敗績。
援軍不發力已窮,橫槊長號淚沾臆。
馬革屍橫塞草殷,從戎有子恥生還。
受恩殘卒同時盡,白骨堆成白雪山。
將軍雖死名不死,六郎真是將門子。
抽刀斷石石為分,五丁神力北平矢。
吁嗟有宋重邊勛,珘戈鐵騎屯如雲。
烽火不驚楊氏壘,先聲何減岳家軍?
岳家東南楊西北,三百餘年同戰跡。
路旁指點七郎墳,山頂驚看千載石。
舊事淪亡人不知,莫邪猶作陰風吹。
巍然留鎮雁門塞,此石無異燕然碑。
註解:
此文作者為清朝詩人郎若伊,紀載於《代州志》卷六。
1. 磊砢:眾多積累的石頭。
2. 登壇:古代任命將帥時的隆重儀式。
3. 虹霓:比喻人的才華藻繪,豪氣干雲。
4. 侁也嫉賢美無術:奸臣王侁妒賢忌能,主帥潘美無統帥之才。
5. 師出不謀占以律:形容出師無謀拘泥軍律。
6. 負戈:指打必敗之戰。
7. 長號淚沾臆:戰士只能吶喊高呼、眼淚沾濕了胸膛。
8. 五丁神力北平矢:形容楊六郎的武藝猶如五丁開山之力,震懾北方之敵。
9. 舊事淪亡人不知,莫邪猶作陰風吹:只可惜楊家將士過去輝煌的往事多被世人遺忘,仿佛莫邪寶劍般,象徵著忠魂未散、仍在天地之間迴蕩。
10. 燕然碑:指竇憲大破北匈奴作《封燕然山銘》刻石記功的典故。
◎詠五台山五郎祠
國土寥寥馬不嘶,白雲深鎖五郎祠。
宋家世界變成夢,鐵棍常拈欲恨誰。
註解:
此為明代僧人釋鎮澄所作,出自《清涼山志》。
1. 國土寥寥馬不嘶:昔日宋遼戰場如今已空曠冷清,英雄作古、馬鳴已絕。
2. 鐵棍常拈:鐵棍(楊五郎兵器)過去曾常執不放。
◎詠楊五郎二首
宋世功臣誌異常,棄名林下學僧郎。
乾坤到此誰堪並,獨許英風動帝王。
阿師功業與天齊,恨殺丹青不與題。
儻得將軍常在世,宋朝爭肯屬單于。
註解:
此為明代僧人釋鎮澄所作,出自《清涼山志》。
1. 棄名林下:遁跡山林出家。
2. 誰堪並:有誰能與他相提並論。
3. 恨殺丹青不與題:感嘆未留下他的畫像與史跡。
4. 宋朝爭肯屬單于:宋朝又怎會淪為向外族稱臣講和。
◎引馬洞
宋業偏安一水分,輿圖今已盡燕雲。
野曠沙平陵谷異,耕民猶說六將軍。
註解:
此文作者為明代詩人王靈風。
1. 輿圖:國家的疆域。
2. 野曠沙平陵谷異:山陵與谷地地貌變異,即指過去的景物已變遷。
◎無題
拒馬河邊古戰場,土花埋沒綠沉槍。
至今村鼓盲詞裡,威震三關說六郎。
註解:
此文作者為清代詩人潘祖蔭,出自《秦輶日記》。
1. 綠沉槍:以綠沉竹製成的槍。
2. 村鼓盲詞:民間傳統的說唱、戲曲、歌劇……等等。
◎楊六郎廟
尚有楊郎廟,其如宋祚何。
傷心空戰伐,極目且山河。
雲鳥人能說,腥膻恨不磨。
除凶昭代烈,應慰九原多。
註解:
此文作者為明代詩人尹耕,收錄於《朔野集》。
1. 極目:窮盡目力,眺望遠方。
2. 雲鳥人能說,腥膻恨不磨:意旨楊六郎的英雄事跡猶如浮雲野鳥般傳誦於民間;然而對敵人國破家亡之辱,至今仍難以磨滅。
3. 除凶昭代烈,應慰九原多:形容楊六郎一生對抗北方的強敵留下的英烈精神,這樣的壯舉應足以安慰地下的無數忠魂。
◎無題
亞谷城荒焦贊墓,桑乾河近孟良營。
行人多少興亡感,落日秋煙畫角聲。
註解:
此文作者為清代詩人潘祖蔭,出自《秦輶日記》。
1. 亞谷城:應位於河北雄縣亞邢村。
2. 畫角:古管樂器名,軍中用以警戒、振奮、傳令、指揮之物。
◎祭楊七郎墓賦詩
殘碣苔深繡斷文,路旁指點七郎墳。
岳家父子楊兄弟,三百年來共戰勛。
註解:
此文作者為清代山西繁峙知縣周人甲
1. 繡斷文:苔蘚長滿斷碑上,使得碑文模糊幾不可讀。
2. 共戰勛:在不同時代、同樣立下赫赫戰功守衛中原。
附件:與楊家將相關遺蹟一覽(節選)
1. 楊忠武祠: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棗林鎮鹿蹄澗村,為楊家祠堂,為紀念北宋抗遼將領楊業而修。
2. 楊六郎城:位於山西代縣城東北20公裡胡峪鄉盆窯村。
3. 楊山:又名羊山,位於河北徐水縣附近,相傳楊延昭伏兵於此大敗契丹。
4. 楊家樓:名六郎望海亭,位於河北徐水縣城南劉莊東北角。
5. 六郎寨:位於山西代縣雁門關北口東山上,相傳楊延昭曾在此防守。
6. 牛頭鎮:位於河北固安縣南,相傳楊延昭於此擺火牛陣打敗遼兵,故名。
7. 王家寨:位於河北白洋淀水域內,相傳楊延昭任保安州團練使時,在此建立水軍大寨。
8. 六郎堤:位於河北霸縣境內,相傳楊延昭所築,用於水中渡兵。
9. 六郎藏兵洞:位於河北保定東關附近,相傳洞內通道長數百裡,為楊延昭所築。
10. 六郎廟:位於河北霸州市東信安鎮白家疙瘩村,相傳百姓為紀念楊延昭所建。
11. 天波楊府(楊六郎故宅):位於河南開封舊縣西北宜秋門內,為楊氏一門的府邸。
12. 試刀石:位於山西代縣北方八裡大路,相傳楊延昭試刀於此。
13. 插箭嶺:位於河北省淶源縣,相傳楊延昭插箭於此,石中有痕跡。
14. 遂城:位於河北省徐水縣城西北十餘公裡,楊延昭於此大敗遼軍。
15. 空城:位於河北永清縣西北7.5公裡,相傳楊延昭在此以空城計敗遼兵。
16. 明月禪寺:位於河北省雄安新區晾馬台鄉晾馬台村西北角,相傳楊延昭在此護衛佛寺大敗韓昌。
17. 龍泉寺:位於河北省霸州市信安鎮,相傳楊延昭在此地古井生木大顯神跡。
18. 一畝泉: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塘泊,相傳楊延昭在此地斬殺惡龍。
19. 小王都村: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平舒鎮,相傳楊延昭在此地與王蘭英相遇。
20. 孟良城:位於山西忻州西北35公裡處,相傳孟良屯兵處。
21. 孟良屋:位於河北徐水縣城南20公裡附近,相傳孟良曾在此駐守,附近有孟良拴馬樁、攔馬牆。
22. 焦贊寨:位於山西省原平市西山地區附近,相傳焦贊曾在此駐守。
23. 焦贊墓:位於河北雄縣境內,相傳為焦贊埋骨處。
24. 老君堂:位於河北永清縣西北角,相傳佘太君曾於此屯兵。
25. 佘太君墓:位於山西省忻州保德縣南20公裡折窩村。
26. 宋六口:位於河北安次縣南,相傳楊八妹在此大破遼帥韓昌的鐵甲兵。
27. 馬六郎村: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相傳楊延昭與王蘭英於此地成親。
28. 穆柯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穆家口村,相傳為穆桂英屯兵處。
29. 合婚台: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銀坊鎮,相傳為楊宗保與穆桂英成婚處。
30. 滴淚崖:位於甘肅古浪峽,傳說為楊門女將戰死埋骨處。
◎說明:筆者考證,與楊家將有關的地名、史跡大多位於今中國大陸的河北、山西、山東、北京……境內,近代有學者統計全國以此為名的地區計有354處,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國大陸至少有10處祭祀楊家將的廟宇,台灣則有5處,以上僅為略舉概要。
參考史料:
《宋史‧列傳第三十一》
《楊家將故事考信錄》余嘉錫著 1945年出版
《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明朝 佚名著 秦淮墨客校閱
《兩宋志傳》明朝 熊大木著 秦淮墨客校閱
《楊家將(穆桂英)傳說》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年出版 高雪松整理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搜集整理